年纪越大,你越会发现,你耳边这样的话越来越多: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于是你面临着一次次催买房、一次次催结婚、一次次催生娃……似乎你的人生就该像个时钟一样,按部就班。
这些“催促”,更多是一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它迫使着你不得不去做某些事情。而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时钟。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生活节奏,而这种生活节奏,会迫使每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这种“社会时钟”的节奏来生活。
就拿结婚年龄来说:
西周时期:男30岁,女20岁
春秋战国:男20岁,女15岁
秦朝至清代:男15-20岁,女13-17岁
现代: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
而这个,也就是社会时钟的体现。毕竟到了某个阶段做某个阶段的事,很多时候就是由这些规定来决定的。
可是按照正常的社会时钟走,就一定是正确吗?自己就一定幸福吗?
在现实社会中,一旦你在某个时间段,没有完成某些事情,就会被周围的人质疑和评判。
“这个女娃都30了还没结婚。”
“这个人都35岁却一事无成。”
“明明都40岁了还读什么书。”
“都70岁的人了还一个劲工作。”
……
当你被质疑的时候,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你有自己的时区,管他的呢。”
人这一生,一味地活在他人的目光下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为自己偏离“社会时钟”进度而产生的焦虑感也实属没有必要。
“社会时钟”的本质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环境下所做的自我选择,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尊重他人留下来的经验轨迹。与其跟着“社会时钟”转动生命的齿轮,不如学会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
就算我20岁前都浑浑噩噩,40岁时才发愤图强,那又怎么样?
就算我40岁才结婚,那又怎么样?
就算我一辈子都是碌碌无为,那又怎么样呢?
每个人幸福的尺度其实把握在自己手里,仅凭别人的一句话,就按照他们的人生轨迹去生活,很大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幸福。
所以你不需要改变社会规则,也无需改变社会时钟。你只需要坚持你自己的“个人时钟”就可以了。
当然了,如果你想要挑战时钟的存在,也必将要承受时钟所带来的压力。
但归根到底,社会时钟是由我们来决定的。我们每一次的发声和决定,都在改变着社会时钟的走势。
当全新的社会共识凝聚起来,社会时钟的宽容度也会不断被拉大。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还拥有选择的权利。如果已经选择了,就请更加真实与勇敢的去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天~
#本期话题:你也被催着做什么事情了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