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太适合现在的卡梅隆-安东尼了,他选择了爆发,在媒体面前揭露了被雷霆和火箭抛弃的细节,他成功登上了头版新闻,他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他想为自己的生涯再努力一把,他想更加体面地离开,可结果呢,就像一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波澜过后,还是回归了平静,所有的球队都保持沉默,他们就那么“害怕”甜瓜吗?
安东尼的生涯轨迹有些“诡异”,他在球队地位的下降,可能很多人认为是在雷霆,因为在那个节点,他的数据急剧下滑,低价被交易,接着被老鹰买断,在火箭打10场比赛就宣告分手,没有任何的缓冲,安东尼就步入了无球可打的境地,怎么看都没办法理解其中的缘由,至少目前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定义是安东尼状态的原因,是没有说服力的。
其实早在尼克斯,安东尼已经给自己后来的遭遇埋下了隐患,与禅师的矛盾是开端,雷霆接手他是俄城急功近利的表现,球队试验失败后,普雷斯蒂生怕走尼克斯同样的路,只要留住威少和乔治,雷霆就还是强队,所以,安东尼离开雷霆显得是那么轻描淡写。
安东尼显然还能打,他在雷霆时才33岁,即便在威少和乔治身边,也能场均有16分的贡献,他在出手数上做出了让步,比前一个赛季在尼克斯时减少了4次,雷霆的失败在一个赛季后得到了证明(被开拓者淘汰),真的不是安东尼的错,而在安东尼看来,雷霆把他交易走,完全就是为了省钱,但可笑的是,雷霆交易安东尼后,也没见能省下钱来。
在苏群所写的文章里,他认为安东尼在首发位置上的让步,成了他生涯的“大败笔”,哪怕是离开雷霆,安东尼也不见得找不到工作,他的实力不说是替补了,首发都是没问题的,廉价加盟总归存在风险,那就是你随时会被放弃,火箭在安东尼身上确实验证了这点,火箭让安东尼打替补,安东尼答应了,火箭让安东尼去打无球,去防对方四号位,安东尼也做出了调整,可就是这个调整“害”了自己,安东尼的让步使得火箭认定了问题就出在他身上,只要剔除安东尼,火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然后一大堆媒体就用各种数据来论证安东尼确实是火箭的“毒瘤”,是导致火箭开局4胜6负的主要原因,就这样,安东尼被扣上了“破坏体系”的帽子。
安东尼在火箭打了10场比赛,其中有8场是替补,那两场首发还是因为哈登受伤,一个生涯打了超过1000场首发比赛的全明星,突然转入替补,不说是强势个性的安东尼,换成谁都无法短时间内接受,并且能很好地适应,如果安东尼不答应火箭的替补安排,也许他还能继续享受巨头待遇,火箭或许会在其他方面找原因,会给更多时间他去适应。
唉!都过去了,安东尼需要考虑的是如今的处境,退役?还是继续等待?在他说出那个愿望后,退役的可能性又加大了,安东尼希望有一个谢幕巡演的机会,这个愿望不算过分,但不该说出来,我们都承认安东尼还能给球队提供帮助,但你却只是希望有一个机会来告别篮球,这会吓退很多球队,搜罗全部的30支球队,好像还真没有哪一支球队有义务这么做。
安东尼的生涯并没有帮助球队取得很好的成绩,要说有,只是早期在掘金,带领球队打过一次西决,后来就是尼克斯,只是打到了次轮,热火为韦德这么做是在情在理,但安东尼显然没有韦德那样的说服力,所以,在苏群看来,安东尼不应该说巡演这些话, 而是放下姿态,找一支球队甘当绿叶,甚至是加盟强队,兴许还有夺冠的希望,巡演的愿望埋在心里就好了,如果球迷认可你,尊重你,知道你一个赛季后退役,他们自然而然会给你掌声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