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吃个螺蛳粉,结果却被舍友报警,还罚了40欧?

2019-12-12     INSIGHT视界

文 | 爱吃螺蛳粉的

From 雅思哥

微信号:ielts365

主页君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这个热搜:不要在国外吃螺蛳粉,寻思着吃螺蛳粉是犯法了还是咋滴?

点进去后看到:

在国外吃螺蛳粉被舍友报警

哥笑掉头。

软韧爽口的米粉配上腐竹、酸笋、萝卜干、鲜嫩青菜,再浇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螺蛳汤水,这样的人间美味老外们居然不爱?!

那韩国人怎么还争着要给螺蛳粉申遗呢?

反正哥觉得,螺蛳粉在鲱鱼罐头、蓝纹奶酪、冰岛干鲨面前,简直大巫见小巫。

不过哥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你身处海外,或是身边有难以接受螺蛳粉的朋友,在享用此等美味时,尽量不要影响到别人。

1.粉丝喊话王源远离加拿大鹅

事实上,很多我们平常在国内见惯了的东西,到国外可能就不是一回事,反之,有时候我们也会对一些国内没见过的陌生事物感到好奇。

前段时间,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留学的王源在绿洲上po了一张岁月静好的照片:

图源:绿洲@王源

风景美是美的,但定睛一看,图片里的动物居然是加!拿!大!鹅!

于是就出现了这个话题热搜:

粉丝内心:

毕竟加拿大鹅AKA“鸟中霸王龙”,已经成为流氓和匪帮的代名词。

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雄赳赳,气昂昂

吃我一记嘤嘤拳

战斗力MAX

求老哥的心理阴影面积

之前还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和八只加拿大鹅抢道,被鹅一顿暴当,直接在医院躺了整整五天。

尽管警察有在协助赶鹅,还出动了警犬,但是也没用,因为鹅比狗更凶,真·村里有鹅当霸王。

校园里的警示标语

学生们上个学可太难了。

甚至还有学校专门研发了APP,方便学生老师知晓这些“街霸”经常出没的位置,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鹅:不愧是我

好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最后还不是被拿来做成羽绒服(不是。

2.比OK手势要小心

除了吃喝玩乐,留学在外,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要时刻注意。

因为有些我们在国内做惯了的手势,在国外已经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

比如“OK”:我们经常做这个手势,它简洁明了,能准确表达“赞同”、“可以”的意思。

然而,据美国媒体报道,OK这种手势现已被列入种族仇恨符号。

这是因为它酷似英文中 White Power (WP)的首字母缩写,被认为是白人极右主义的代表。

“某人因为打OK手势被撤职或攻击”的事情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

比如,今年3月,一名环球影城的员工在与一个6岁的混血女孩合影时比出了“OK”手势,引起女孩父母的强烈不满,随后这位工作人员被辞退。

更往前,在17年特朗普总统拍摄的大合照中,一名白宫实习生做了OK手势后,遭到了猛烈的网络舆论攻击。

就连川普自己,也多次因为OK的手势遭到吐槽。

不过大家倒不必谈“OK”色变:只要分清使用的时间、地点以及对象,便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意想不到的中外文化差异

不知道大家在出国留学前,有没有做过一些“文化差异”方面的功课。

哥前几天发了一个夜话,想看看大家对这方面的深切体会:

图源:微博@雅思哥

原以为出国后能安安心心读书赶due,结果没想到要耗更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日常起居、生活琐碎上。

这不能做,那要注意,一举一动小心翼翼,留学生,不愧是当代卑中卑。

# 与老外社交的正确打开方式

@Chihiro822:在国外找老外办事,别解释一大堆,去了直接了当说你要干嘛干嘛,老外单线思维直来直去,你解释多了,反而越绕越麻烦。


@Wandaaa1120:好的 可以 这些词可以用例如 perfect lovely amazing 来表达 但我觉得感情太激烈了我用不惯


所以第一次我去健身房 我教练跟我说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私人教练了 我就随口说了ok 然后他说 你好像不是很愿意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吧 我还是喜欢含蓄点 那以后我都是逼着自己说点感情强烈一点

上述这些正是哥之前提到过的“中西方思维差异”,除了体现在语言表述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方人更偏重推理、具体、直接、简洁;而我们更倾向于归纳、抽象、含蓄和复杂。

# 勤看邮件,多多益善

@你喊阳阳我喊咩:不要等导师给你发邮件,安排任务,一定要主动去找他。他们外国人的耐心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即使第二天ddl,他照样可以稳稳的。说要找我meeting,拖到ddl前一天期间我还发了好多邮件,还去找过他


@Shell1372:勤看邮件!!!老师或同学可能给你传任务或作业已经调整教室之类的,不看到时候你可能就蒙了


@TorresZLX:所有通知和任务通过邮件布置

相较于国人,歪果仁用邮件还是比较多的。

大家平时一定要多看邮件,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还有就是一些生活上的小tips

@你喊阳阳我喊咩:住house可能没事儿,但住公寓洗澡一定要关严厕所门,不管报警器很容易响


还有就是,如果有人在路上让你帮他,能不能给他点钱坐车回家,千万不要给,就是骗子。在他看见你有很多钱之后,他会抬高价,从一磅到五镑,到十镑。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就装听不懂。


@CathyC_:如果需要打电话给航空公司,可以找人在国内打,我上周打澳洲航空的客服电话,打了四遍,每次都和我说要等一个多小时最后找人打澳航中国客服几分钟搞定


@EcouTeRL:有一次买东西零头是6,我给整数多加一个1块硬币,收银员拿着硬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最后我收回1块,她找了我四块

不知道大家对上面的这些“吐槽”有没有相同感受。

当我们只身前往一个陌生地区/国度时,我们内心除了憧憬,更多的是忐忑。

毕竟孤孤单单一个人,学习压力倒还是其次,主要的还是由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安全感。

因为中外文化差异做出一些迷惑行为太正常了,我们有时在国内也会对歪果仁的举动感到不解。

对这一切保持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慢慢适应,才会利于往后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主页君在评论区等你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本文系授权发布,雅思哥,全国十大影响力教育自媒体,知名留学导师。每日发布国内外雅思留学新资讯,欢迎大家关注雅思哥(ID: ielts365)。欢迎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32n_G4BMH2_cNUgs1_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