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月”与“采莲”

2019-07-07     扶风同城

“摘月”与“采莲”

文/草帽

摄影 | bj行者

有人把对待人生的两种态度比喻为“摘月”与“采莲”。一种貌似清高,高到云端,一种看似谦卑,低到尘埃。莲出污泥而不染,采莲,少不得和污泥打交道,但采莲人辛苦劳作,多能从污泥中采出一根根本质清洁的藕来。“摘月”却不同,虽然现代科技高度发达,摘月亮似乎真能手到擒来,但也没见得谁真能摘下个月亮回来挂在厅堂,做照明之用。

但偏总就有人平空生了摘月的理想,嫌采莲弄得两手泥污,怕脏了纤纤素手,失了清高的形象。有时想想,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谓树林大了,啥样的动物都有,所以各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然取决于各人各自的心性,似乎并无可厚非。但戴尔·卡耐基一直教育我们说,人生来是生活的。他的意思是人生在世间,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地生活,这才是人间正道。生在俗世,活在“人道”,如果总想着做“仙道”的事情,明显就有了“眼高手低”的嫌疑。

常在微信群里看到演员式的表演,自我标榜,故作高深,似乎天下人学问都不如咱!据说,一个欲表现自己“高明”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否定别人,所以这类人就见谁说啥都说是错的,一口否定,然后抛出一串又一串高大上的心灵鸡汤,让我们沐浴在他高明的各种理念之下,三缄其口,装聋作哑,不屑于再做争论。在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说:满瓶不哐嘡,哐嘡不满瓶。因为是家乡话,所以有必要解释一下,“哐嘡”在家乡人的语言里是一种响声词,就是发出一种类似空旷的空响声,水瓶装满了水,就不会因为中空而响,咋咋呼呼老响的瓶子,是因为水没有装满的缘故。我窃以为这句话就是专指做学问一种半解,论德行尖酸寡薄,但却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那种伪知识分子。我是个务实的人,虽然做学问根本就谈不上,所知所见也一般得很,但却愿意坚持一直在污泥中摸索,摘月固不可能,偶尔摸只莲藕,炒盘素雅的菜肴,却是能办到的。觉得生活,做人,踏踏实实地,活一个本真的自我,不累!

生活,不需要做秀!

听过一个故事,大概意思是说:某人志向颇大,一心学得绝世本领,于是上山拜师学习擒龙之术,数年光阴,苦心修学,终于学得一身本领,志得意满下得山来。然后,然后“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为世上本就无龙可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是因为我生于尘埃,起于青萍之末,渺小如蝼蚁,所以志向不高,一向倒是看好农夫。农夫种禾灌溉,施肥除草,做的是俗常的事情,收获的是谁也离不得的五谷,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擒龙的事情,大约和“摘月”的事情差不多,虽然,志向大一点也没啥错误,但高到爆棚,高到不可理喻,高到天天需要贴个标签,自我标榜,看着也终是不美。

我身边的朋友,其实有很多励志的故事。比如一武姓朋友,常戏称自己是“博士前”,他人生的经历就是一曲激昂的奋斗曲。他虽然没有说过自己“采莲”,但他的确是从“采莲”开始的。他学过木工,然后做生意,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辛苦,再加上他头脑的灵活聪慧,完成了辉煌的事业之路。我想,他就是聪明,因为如果他最初的打算就是“摘月”,也许,他现在还在家里“弯勾搭”呢!

我个人还是比较信奉“人生来是生活的”这句话,好好地过日子,好好地做人。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做人”积累起来的,包括有朝一日,我们终能摘下一颗月亮,放在书桌上做台灯!佛教教喻人的话亦可资借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何不只管努力“做人”,莫问何日成佛!

2019年7月1日于饮风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0xOdGwBvvf6VcSZ-n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