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第一天,会为投资者带来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

2019-07-22   郭施亮

科创板


7月22日,准备多时的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也正式亮相。站在科创板企业的角度思考,非常期待着首日开市的价格表现,这或许是提升企业影响力以及快速增加股票市值的有效途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因科创板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较现有的市场交易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由此也会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不少的期待,投资者一夜暴富的心态依存。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科创板本身被赋予较高的发展使命。其中,从交易制度的设置上,科创板本身还是设置了不少的亮眼之处,例如上市后的涨跌幅限制有所放宽,尤其是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这为科创板新股带来了一定的可想象预期。又如,科创板在退市情景中得到了实质性的完善,未来有望逐渐实现退市常态化的目标。此外,对于科创板炒作的问题,市场依旧设置了临停的机制,当股票交易价格较当天的开盘价格首次上涨或者下跌达到或超过30%以及60%的,将会实施盘中临时停牌的举措。由此可见,对于科创板的开市,市场各方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据数据统计,目前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已经超过了380万户,而这一增长速度还是出乎了市场的预期。需要注意的是,与创业板权限开通不同,科创板的权限开通本身需要较高的准入门槛,在全市场领域中可以符合条件资格的投资者本身不多,而在科创板开通权限的投资者数量水涨船高背后,实际上意味着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投资热情很高,且对科创板股票的炒作预期抱有较高的期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主板市场,可能长期存在着不超过23倍发行市盈率的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主板新股上市后的炒作空间。但是,与之相比,科创板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偏高,有效打破了以往主板市场不超过23倍发行市盈率的局面,且不少科创板新股存在超募的情况。受此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压制了科创板新股爆炒的空间。退一步思考,即使科创板新股首日出现大幅炒作的表现,但因市盈率较高以及超募等因素,料股票价格很快会逐渐回归理性,价格与估值溢价的时间也会明显缩短。

实际上,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市盈率的水平。与之相比,因科创板企业本身的定位不同,应该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与筛选。在此期间,除了市盈率外,投资者仍可参考营收增速、扣非盈利增速、市销率以及研发成本占比等,这些因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创板企业的价值水平。

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在初期阶段,尤其是科创板本身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溢价初期,科创板打新还是存在一定的机会。不过,与之相比,对于科创板二级市场的投资,仍需要保持适度的谨慎。综合而言,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风险因素。

其中,需警惕部分企业浑水摸鱼,尤其是在注册制模式下,投资者筛选难度会大大提升,未来踩雷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此,投资者要么通过科创板基金间接参与科创板投资,要么需要全方面综合考量科创板企业的投资价值,但与以往的主板企业相比,科创板企业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投资风险更高。

再者,存在不少新三板企业尝试转板至科创板,以获得估值以及流动性的溢价空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更需要进行严格筛选,若企业本身欠缺核心竞争力,或只是为了提升市值与品牌效应而冲击科创板,则投资价值也会明显下降。

此外,科创板有望实现退市常态化的目标,这也许会被不少投资者所忽视。但是,随着退市情形的逐渐完善,在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实际上意味着科创板的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较A股其余市场板块的投资风险更高。或许,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投资者实质性保护措施的出台,逐渐完善投资者的索赔机制。

从长远的角度思考,未来科创板企业还是有机会走出一些巨头企业,但实现难度不少,或在众多科创板企业中仅有极少数企业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从整体上分析,科创板投资的风险还是高于机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仍需得到实质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