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探寻株洲老字号“同庆园”的光阴故事

2020-03-19     株洲发布

每个城市总有些老字号,经营着世代相传的产品、技艺和服务,经过岁月的打磨、洗礼,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始终矗立在城市一角,传承着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和共同记忆。

株洲这座火车拉来的江边城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成一家人,更带来了天南海北各色饮食。今天,让我们走进株洲人记忆中真正的老字号“同庆园”,聆听他的光阴故事。

原解放东街一段

株洲餐饮业小史

"吃馄饨老罗、吃米粉王一砣、吃米豆腐沈和、蝴蝶酥大老何、甜酒冲蛋罗桂四、卖猪血豆腐的袁五老倌。"这些谚语流传晚清民国年间的株洲镇。株洲老字号“同庆园”的光阴故事,还得从株洲餐饮业小史说起。株洲地理之域优冠省内其它城市,历史悠久,水陆埠头,商贾云集,从而造就了比较发达的饮食业,从火车站到老街一带,素有"五步有饭店","十步有客栈"之谓。

那时,株洲的饭店有独资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类,后者的规模一般较前者大一些。那段时期,株洲镇上有些名气的饭店有同庆园酒席馆、玉美园饭馆、建宁阁酒楼、华香阁酒楼、五美园酒楼、万华桥酒楼、普天乐酒家、得月楼饭馆、昆仑酒家等。

1953年,长沙的洞庭春餐馆搬到株洲,经营堂菜、酒席、面点、米粉。洞庭春餐馆带来了传统湘菜、湘点的技艺,促进了株洲饮食业的发展。当时的名菜有:大烩海三鲜、罗汉杂烩、三元整鸡、五子蒸鸡、东安鸡、鱿鱼肉丝、炒牛百页、酸辣鱿鱼等30多个品种。

“同庆园”同庆好寓意

解放前,株洲最著名的饮食店铺一个叫“同庆园”酒席馆,一个叫“建宁阁”酒楼。“同庆园”,始建于民国初年,由株洲镇本土人士易枚生、易福生兄弟合伙经营,位于“中正西街”,南湖塘街口子北端(也叫五节街,今解放街)。经营堂菜、酒席、面点、米粉。一桌酒席的价格为10块银元左右。一般是吃后付款,也可赊吃记账。饭店的大师傅还提供上门做酒席的服务。每天热闹非凡,堂内坐满了宾客,身着统一制服的伙计正在忙碌着……

和许多“老株洲”一样,79岁的胡嗲嗲对“同庆园”是一往情深。他说,他家已养成一个习惯,家中大小宴请都放到“同庆园”去做。主要还是图个吉利、喜庆。

胡嗲嗲回忆说,营业面积有上千平米,上下两层,飞檐翘角,木质窗棱,金漆招牌,大红灯笼。仿古而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让位于中正西街南湖塘街口子北端(现解放街)的“同庆园”,多了份祥和与喜庆。在当时株洲镇众多饭店中,属上档次的高档饭店。之所以命名为“同庆园”,一是为了给食客营造一种幸福之感,二来也是希望饭店兴旺发达。对于当年的酒席配置标准,胡嗲嗲至今仍记忆犹新。“四个碟子,八个大菜再加上点心,这就是平常老百姓办宴席的标准。”

株洲商会“同庆园”宴请蒋介石

株洲这个小镇,在1926年以前,由于军阀混战,深受兵燹之苦,加上土匪“王九司令”抢劫掳掠,民不聊生。人们称这些土匪为“它子兵”,在兵灾匪祸双重煎熬下,株洲人民盼北伐军到来,有如大旱之望云霓。

1926年7月10日,北伐军先头部队过株洲,去湘潭,于12日攻占长沙。威严整肃的北伐大军,头戴斗笠,腿缚绑带,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们不入民房,荷枪憩歇于街檐之下,因而人们对北伐军油然产生爱戴之情,家家摆茶送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月15日上午,烈日当空,大地象火一样的灼人,忽然湘江河上,汽艇,木帆船满载着部队顺水而来,原来是北伐军总部的人马来到了。一时株洲河畔,停满了船只。几小时以后,千余骑兵雄赳赳沿株萍铁路也来到了株洲。

当天下午,士兵们在对河一片广阔平坦的沙滩上搭高台,部队政工人员将写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农工兵学商团结起来”“铲除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标语,贴得满街都是。

从水路来的是北伐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蒋介石携陈洁如、苏联顾问加伦以及高级军官都来了。对河沙滩上搭的台子是准备次日召开两路官兵会师大会的。

商会会长唐春和得知蒋介石到株洲来了,他素来好交结达官贵人,知道镇上的邓渭川曾留学法国,在上海与蒋介石相识,乃偕同邓去蒋的座船求见,申株洲商民慰问之忱,并以商会的名义,约请次日中午设宴慰劳全体高级军官,蒋总司令对此勉励有加,同意次日赴宴。唐春和返回之后,即委托同庆园老板“老三矮”易福生花四十块银圆一席,办了五桌海味山珍齐全的鱼翅席,不独要求筵席要上等,而且餐具要讲究,筷子都必需用象牙的。

次日上午蒋总司令召集全体官兵训话,台前的沙滩上,站满了军容整肃的官兵,台的两边写着气势磅礴的对联:“会师武汉,直捣燕京”。

将近散会时,唐春和与邓渭川乘船过江,迎请蒋介石等赴宴。大会结束,蒋介石携陈洁如和加伦一行40余人,乘艇在大码头上岸。本来由大码头去唐春和家,走城隍庙巷近在咫尺,但因当时在此过港,要沿港边下到港底,才有一座木搭便桥,恐行走不便,从正街绕道徐家桥而过。唐春和的住宅在现在的建宁闸北端,宅第宽敞华丽,在镇上首屈一指。途中蒋介石和邓渭川并排走在前面,边走边谈。他们刚到唐春和宅门外,顿时鞭炮轰鸣,表示对北伐军将领的热烈欢迎。

筵席设在“同庆园”,当时的筵席和排场,在株洲镇上是空前的,席上杯盘罗列,谈笑风生。商会会长唐春和、副会长凌达夫忝陪末座劝酒。唐春和的这次殷勤招待,逢迎吹捧,给蒋介石留下深刻印象。下午,蒋介石等乘艇登船,顺江北进;骑兵队伍则于散会后提前出发,直往湘潭。

北伐军过株洲,株洲商会“同庆园”宴请蒋介石,距今已94年了,在老一辈株洲人心中,还留有“同庆园”良好的记忆。

“株洲会议”毛泽东在“同庆园”用餐

1930年9月13日,攻打长沙失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等驻在港口待一户姓刘的竹器店里,朱德、彭德怀等与司令部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

毛泽东一到港口街刘姓竹器店里住地,就搭着门板帮公,通宵达旦。当晚在"协丰长"绸布店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株洲会议”,即“株洲转兵”。在毛泽东的耐心说服下,会议基本上统一了认识,作出了进攻吉安的决定,并于当晚八时发出《红一 方面军攻取吉安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红一方面军分散为八路纵队,撤回江西,第一军团攻取吉安,第三军团攻取峡江、新淦、吉水,之后将赣江东西两岸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在根据地内实行群众战争。

9月14日上午,毛泽东还接见了株洲铁路工人和码头工人代表,并进行长达四个小时的座谈会,又一次给株洲人民指明了航向。会后毛泽东、朱德、林彪、谭震林等在“同庆园”和参加座谈会代表用餐。下午4时,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机关的干部和瞥卫连160余人,离开株洲,夜宿白关铺,第二天沿着株萍铁路往经醴陵向吉安进发。

在“协丰长”绸布店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时,毛泽东、朱德、林彪、谭震林等在“同庆园”用餐,距今已83年了,在老一辈株洲人心中,还留有“同庆园”良好的记忆。

“同庆园”以“长沙粉店”延续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株洲,“同庆园”被日军飞机炸毁。1944年,得以在原址重建。

解放前夕,国内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株洲的许多餐馆都因此受到影响而停业。“同庆园”却因其特有的经营策略而长盛不衰,成为了株洲饮食行业的一枝秀。

1955年初,受“公私合营”热潮影响,“同庆园”搬到现栗树山小学旁,改名为“长沙粉店”,虽然它的名字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招牌菜和生意没有改变,它依旧是许多市民办宴席的首选。还保留了独家秘制的什锦海参、酱汁肘子、八宝龙舟鱼、手撕鸡等招牌菜。

“同庆园”搬到现栗树山小学旁,改名为“长沙粉店”

"长沙粉店"的店堂有上下两层。走进长沙粉店,先要在收银台买筹牌。筹牌是竹片做的,约8公分长,一头大多都涂有彩色油漆,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也有没涂油漆的。一种颜色的筹牌代表一种粉码,如三鲜的、猪肝的、肚片的,没涂油漆的则是免码的,即“光头粉”。那时“长沙粉店”的生意很红火,供应的米粉有30几种码。经常是顾客满座,后来的还要在一旁等候座位。

每天早上到中午,“长沙粉店”最繁忙。买好筹牌的食客们在桌旁坐好,筹牌放在桌上,穿过的服务员瞟一眼,就能记住众多食客需要些什么粉。只听服务员高嗓门喊道:“三个猪肝、四个三鲜、五个免码……”

“同庆园”长沙米粉

老一辈人讲述,“长沙粉店”送粉服务员传承了“同庆园”一手绝活:一次能端十几碗米粉。先在最底层的一碗米粉上盖一块约40公分长、约10公分宽的木板,木板上再摆放两碗米粉,上面再盖木板,又摆放两碗米粉,共有五六层。只见服务员稳当地将这高高的几层大碗米粉从厨房端出,分别送到各位顾客的桌前,粉汤一丁点也不洒落出来。二楼顾客所需的米粉也是这般送上楼的。

“长沙粉店”米粉好吃,其手工米粉为该店自己制作是原因之一。厨房一角就是专门制作米粉的,将大米磨成的米浆薄薄的均匀的摊在白铁圆盘里,放入蒸笼蒸熟。再用竹片刀刮下整片粉皮,切成条状待用。

1988年9月,原由南区商业局管理的“长沙粉店”移交给建宁办事处管理。也许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也许是后来株洲做米粉生意的店越来越多,“长沙粉店”的生意不再如从前。1990年“长沙粉店”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业,后由私人承包重新营业至今。

老街上的那些老店,经历了解放前历代的战火,经过了解放初期的公私合营运动,早已难觅踪影。而“同庆园”,这家走过无数个春秋的“老字号”,在为几代老株洲人提供味蕾享受的同时,也经历命运的几起几落。和其他没落的老字号不同,“同庆园”以“长沙粉店”将兴盛延续到现在。

“同庆园”青花瓷碟餐具

“同庆园”始祖易枚生,一身油案白案绝佳好手艺,他带出的徒弟誉满古镇,徒弟旷连生在湘赣铁路火车餐车上主厨,还有几个徒弟后来成为株洲、湘江等大饭店等负责人。“同庆园”始祖易枚生之孙易志强,至今仍保留当年“同庆园”青花瓷碟餐具,碟内清晰可见“同庆酒家”四字印迹。瓷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属株洲珍贵文物。

值得欣慰的是,据建宁港规划报告中介绍,历史建筑“同庆园”也将恢复,作为老株洲特色茶楼、饭店。株洲老字号“同庆园”的光阴故事仍在将兴盛延续。

供稿/宁翔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343331570(唐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t7jAXEBfwtFQPkd3X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