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不会”时,要学做“脚手架父母”,帮孩子更好成长

2020-02-10   尼莫妈妈日记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动手能力要从小抓起。孩子在学校,老师布置回家做一副手工作业。但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明明这是孩子的作业却由父母代劳,有很多的父母都想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却架不住孩子的求助。生活中,父母给孩子做的越来越多,孩子口中"我不会"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伤害。总是为孩子做这做那,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甚至还会养出"白眼狼"的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家长也要学会掌握一些技巧,做一个合格的"脚手架父母",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孩子说"我不会",你就伸手帮实在大错

在现在这个大多数孩子都为独生孩子的社会里,身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往往与传统多个儿女的家庭不同。父母们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不免对孩子的关注会超标。父母总是担忧孩子生活不好,学习不好,恨不得将所有能力都贡献给孩子,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的稳稳妥妥。

生活中有许多的父母,当孩子面对难题的时候向父母诉说:"我不会",父母这时候就二话不说的伸出援手,将孩子把难题一并解决。父母自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帮助,这就是给孩子爱的体现,事实上最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而这种做法也是大错特错的。

先前有一则新闻讲天才少年魏永康,在13岁的时候就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习上如此厉害的他对日常生活的琐事却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便是因为从小到大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只需要专心学习,对她日常的生活琐事全包办。然而等他一个人去远地读书才发现自己缺乏独立动手能力,并且学业也深受影响。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要想真正的能在社会上立足,懂得一些生活的技巧才是关键。而这些技巧的养成,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汲取。当孩子说:"我不会",父母就伸手帮实在是大错,聪明父母都懂得做一个"脚手架父母"。

学做"脚手架父母",才能帮孩子成长

何为"脚手架父母"?

"脚手架父母"是指那些懂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的父母。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父母能够给孩子及时的助力,让孩子在试探的阶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等孩子真正拥有这项能力的时候,父母作为"脚手架"的角色也就告一段落,放手让孩子独自生活。

与"脚手架父母"相对应的父母是"放养型父母"和"直升机式父母"放养型父母则是过于放任孩子,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这很容易让孩子犯错以及产生恐惧的心理。直升式父母则是过于紧张孩子,他们总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担忧,凡事都先为孩子一一准备好。

就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自行车这一事例,那些"脚手架父母"会在孩子无法独立骑行的时候,在身后扶着车帮助孩子找到平衡感,等到孩子能够自己骑车时,父母就懂得慢慢放手,孩子自然容易把车学会。那些"放养型父母",这件让孩子自己拉着自行车去尝试,不断的在失败中摸索,频繁的磕碰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对自行车可能产生反感。那些"直升机式父母",会对已经掌握骑行的孩子仍充满担忧,不敢让孩子独自骑行,总是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产生依赖感。

父母们要知道凡事为孩子做好,这不是爱反而是伤害。过多或过少的支持,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学会做"脚手架父母",做到适当的帮助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做好"脚手架父母"的妙招,请签收

1、做孩子的协助者,提出建议或意见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做决策者,我要当一个协助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辅助性的提示,切记将所有的解决办法都告诉孩子,针对性的给问题进行指导和建议。

倘若说给孩子启发性的提示还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父母可以恰当的给出几个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或尝试,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加深孩子对问题的理解,还能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把问题抛给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探究性问题是属于相对开放,且能够激发大脑思维的一种方法。当孩子将难题抛给你,一脸忧愁的说:"我不会"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几个相对应的开放型问题。

比如父母可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但是我觉得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可以来做一下其他的尝试吗?"这时孩子就会发动大脑,发散思维的思考。学会将问题抛给孩子,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能够提供很大的助力。

3、帮助孩子拆解任务,步步化解难题

很多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手无足措,嗯,很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点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针对之类的情况,父母可以在了解后适当的将难题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这样问题在孩子面前就更突显且更容易解决。

父母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要记住,只是提供辅助性的帮助,解决问题的主要还是靠孩子。当孩子能够一步一步的化解难题,完成最终的任务时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也会更大的激发他们下一次遇到难题时,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被调动。

4、给孩子自由的空间,适当鼓励孩子

现在的很多父母总是将孩子的生活看太紧,导致孩子没有个人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就对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打折扣。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全亚洲最年轻的哲学家——中岛芭旺。他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但他的目标是成为他自己。当我们十岁的孩子还在无尽的依赖父母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出完人生的第一本书。他写出来的那些句子,让很多的成年人都感动不已。曾经在一次访谈中,别人问他:"我母亲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他回答道:"我的妈妈让我自由,让我懂得学习自由是什么?"所谓给孩子自由,就是不限制孩子,让孩子承担成长的责任,独立思考从而习得更多的能力。

这让孩子独立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针对具体问题学会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比起泛泛而谈的"真棒"这类不走心的表扬让孩子更具有成就感,也更有自信的去解决困难。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父母做好"脚手架"作用就足够了。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