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不沙雕的大雕

2020-10-30   国家地理中文网

原标题:这是我见过最不沙雕的大雕

布提·本·马克图姆·本·朱马·阿勒马克图姆酋长是迪拜王室的高辈分成员,他选了一些最喜爱的鹰隼来拍合影。

摄影:BRENT STIRTON

在世界的沙漠地带,

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

如今的迪拜酋长统统热衷鹰隼;

之后俄国沙皇、蒙古大汗、

英国皇室成员也成为了“爱鸟人士”;

在地球的苦寒之地,

被称为“北极天空之王”——

矛隼,

是世界最大 隼属动物,

速度最快的猎鹰之一,

代表勇猛、坚忍与强悍

出现在匈奴王头冠上;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而今天我们的主角是同样英武的猛禽,

甚至展现出碾压前者的霸气。

它们是来自亚马孙雨林,

是为美洲最强壮的飞禽、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之一

—— 美洲角雕。

它们呼啸穿过 雨林密实的树丛枝桠,

用比棕熊掌还大的利爪,

能将成年的树懒直接带走。

(※成年树懒体重可达5-10公斤)

这些猛禽拥有相对较短的翼展,以便在茂密的丛林中腾挪。它们能把树懒、小鹿抓到空中,而这只角雕正 带着半只豪猪回巢。

然而,凶猛英武的角雕,其处境却比不上备受王公贵族青睐的鹰隼,它们正面临尤为严峻的生存挑战,亟需多方努力才有望脱离困境。 只有让科学家,捡巴西栗的乡民,当地大地主,有良知的商人联合起来,才能阻止它们进一步走向灭亡。

撰文:RACHEL NUWER

摄影:KARINE AIGNER

此刻,跟随巴西生物学家米兰达的步伐,我们泡在齐腰深的咖啡色浑水中,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河底朽木,躲避爬满蚂蚁的荆棘,挣破重重蛛网前行,但没有一个人提要退出。

因为我们正在执行一个重要任务

——寻找 美洲角雕巢穴

巴西亚马孙雨林,一只雌角雕在的巢中守护幼鸟。雌雕的体型比雄性大,体重可长到约11公斤,爪子常比棕熊熊掌还大。

这种大雕 双翼展开可达两米,雌性体重达到11公斤,这种猛禽 不仅是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也担当着关键的生态角色。这种凶猛的鸟,能把被捕食种群的数量死死抑制在合理水平。

(点击下图以看清字迹)

绘制:FERNANDO G.BAPTISTA AND CHRISTINA SHINTANI,NGM STAFF; MESA SCHUMACHER SOURCES: EVERTON MIRANDA; IUCN

强大的角雕一度遍布大半个南美洲, 但19世纪以来,其分布范围锐减40%,仅局限在亚马孙雨林里。栖息地的大幅缩减,正是由于农垦、矿业和土地开发等毁林行为大肆扩张。

贿赂官员事件频频发生,加之巴西当局从主流政策上就减轻打击非法砍伐力度, 原本减缓的毁林行转而加剧,毁林规模与速度比先前大幅提升 30%。

在2020年初,每小时大约有136英亩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巴西生物学家米兰达相信,由于野生角雕对于亚马孙雨林太过重要,如无法阻止 角雕继续锐减甚至消失, 意味着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多样性都会受到威胁。

米兰达一边听着这些鸟的叫声,一边根据手机上的GPS坐标寻找其巢穴。他集中全部精力研究和保护巴西雨林中的热带大雕。

米兰达如今奋战在救助巴西角雕最前线,为了研究角雕,他曾于密林中跋涉50公里,终于找到了第一个角雕巢穴。又过了三个月, 他徒步达 400公里 苦苦 寻找第二个,悲哀的是,别说巢穴,一根羽毛都再没看见。

得知角雕喜欢以 巴西栗高峻树冠层的枝条作为筑巢地 米兰达和游走在丛林间的采栗人接上了头。

采栗人在雨林间游荡,捡拾落地的坚果;以这份收获为基础,当地形成了盈利可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如今, 采栗人已经成为米兰达老鹰保护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巴西栗,即俗称的“鲍鱼果”)

米兰达教会采栗人用手机播放角雕鸣声,以及怎样从地面看出雕巢存在的痕迹,这些普通的采栗乡民 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竟然帮米兰达发现多达34个巢穴。

成年角雕夫妻一次只繁育一只雏鸟

米兰达还发起了一场对民众普及角雕知识的活动,尽量减少角雕被人故意猎杀的情况。

据米兰达估算,

近两年内超180只雕被射杀,

而超过80%的“痛下杀手”——

只是出于好奇和无知。

角雕经常位列全球最壮观鸟类榜首之中,也是许多观鸟人私心榜单的首位。

人们只是因为从未见过这么巨大的鸟,只想打下来看个究竟。但在对角雕有了更多了解之后,很多当地人都开始后悔射杀这种濒危鸟类,这使米兰达感到振奋——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放下了对准角雕的猎枪。”

新鲜的犰狳肉成为饥饿小雕的下一餐。科学家们在监测这个巢,并努力在最易受到毁林伤害的地方保护角雕。

然而,

防止角雕被人射杀固然有益,

但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保育角雕真正的挑战在于——帮人们找到能利用森林赚钱、又不必大举毁林的办法。

角雕终身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会住在同一个巢穴里长达二三十年。

“当地人烧掉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森林,

就为了养几头瘦牛......”

米兰达无奈地说。

要想制止巴西人砍树毁林,确有可行的创收方式——而这正是 旅游业。

2016年12月,米兰达联系上一个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盈利的双赢方面颇有经验的生态旅游公司“南方荒野”。

米兰达说,生态旅游业对角雕保护的正面效应已经出现,它让土地所有者知道“森林并不是一个全无搞经济空间的地方”。

可喜的是,截至2020年7月,项目已招募到35名地主参与到旅游开发。他们的地产上都有角雕的巢,每当巢里孵出幼鸟,旅游公司就雇来当地人搭建近30米高的观鸟塔供游客使用。每位客人能为地主带来20美元进账,社区里的其他人帮游客搬行李、开车、做饭也能挣到钱。

保育者希望用这些的观鸟高塔吸引游客来看雕巢,如果牧场主能从旅游业赚到足够的钱,就可以限制毁林的规模。

米兰达相信将来每年能吸引约700人去看雕巢,这意味着旅游公司能盈利,当地人也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对角雕来说,则是天上掉下来的保育资金。

图中,这只年轻角雕的巢穴曾在砍树时被毁掉,但它随后被伐木工救起。米兰达和同事正在帮助它重新回归野外。

米兰达说:

“人们迟早会认识到——

亚马孙本身才是巴西最大的财富。”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