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破7”,截至11:30,离岸人民币最低报7.10570,在岸人民币最低报7.04240,收跌1.33%,创下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也是11年多来的新低。
“7”一直被视为人民币对美元的重要心理关口,此前有多次欲破但最终未破,为何这次破了呢?央行行长易纲对此的解释是:“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预期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受此影响,8月以来许多货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波动是市场驱动和决定的。”
人民币汇率破“7”,对化肥市场影响更多的是进出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同时也是化肥进口大国,每年化肥出口量基本在2000万吨以上,进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品种有硫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尿素等,主要进口品种有氯化钾、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等,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化肥进出口会有一定的影响。
整体而言,人民币贬值,对化肥出口有利。以尿素出口价280美元/吨为例,过去汇率为6.85,折算成人民币相当于1918元;现在贬值为7.05,折算成人民币相当于1974元。同样是280美元/吨出口,现在比过去可多增加1974-1918=56元的收益。这实际上也相当于企业出口降低了56元/吨的成本,成本低了,在国际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更有利于出口。
但对化肥进口则是利空,因为这将会增加进口成本。以氯化钾为例,去年大合同是290美元/吨,假如今年的大合同也是290美元/吨,按6.85的汇率,进口成本为:290美元/吨*6.85=1986.5元,当汇率变为7.05时,进口成本为:290美元/吨*7.05=2044.5元,成本增加了2044.5-1986.5=58元。
我国化肥进出口整体状况是,出口量要大于进口量,出口量是进口量的2倍左右,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对化肥市场整体而言是利好大于利空。(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