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杨超越演技的背后,其实是在讨论演艺圈的鄙视链

2020-08-15   芒果妈妈

原标题:讨论杨超越演技的背后,其实是在讨论演艺圈的鄙视链

限定女团火箭少女101解散之后,杨超越立刻把自己的认证改成了"歌手、演员"。

当大家还在嘲笑她"算哪门子演员,有什么作品拿得出手"不久后,她就上了一部新剧。开播第一天,"杨超越演技"就登上了头版头条。

粉丝说:杨超越演得好,一点都不出戏;

路人说:杨超越演了个啥?这叫有演技吗?

显然这是两方骂战,但这样的骂战不仅仅出现在杨超越身上,凡是从偶像转型到演员的明星,都会有着一样的经历。深扒到最最内核的原因,说白了也就是和演艺圈的鄙视链有关。

这条鄙视链是:话剧演员地位高于电影演员地位、电影演员地位高于电视剧演员地位、电视剧演员地位高于小品相声演员地位、小品相声演员地位高于综艺咖地位、综艺咖地位高于偶像地位,偶像就是这条食物链的最底端

所以大家会看到很多偶像出道的年轻艺人不停地上综艺节目,除了是提高自己的曝光度之外,其实也是在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咖位。(图中红框为偶像)

很多人或许不明白为什么有着庞大粉丝基础的偶像会成为演艺圈的最底层?他们身上所能够带来的商业利益是能够让资本变现的,人气越高咖位越大,带来的商业利益越多,越受资本力捧。但是:人气终究是幻影,只有实打实的作品才能留住人心。

偶像圈更新迭代,被迫转型

都知道近年来选秀节目大火,并且大有一年比一年还猛的势头。

作为偶像,今年或许你人气很高,过一年,新的偶像出来,你的粉丝群体可以就要失去50%还要多。偶像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只停留在"做偶像"这一层面,谁都做不长久。拿初代偶像吴亦凡、黄子韬、鹿晗、张艺兴来说,谁没有在综艺节目中做过常驻嘉宾?谁没有转型做过演员?

粉丝带来的人气只是让资本市场先看到你,你要在圈子里往上爬,还是得靠影视作品

偶像圈受众面窄,必须出圈

大家经常有听过一句话叫"饭圈自嗨"。意思就是无论偶像做了什么事情,都是粉丝内部自嗨,再强的购买力、再漂亮的数据,终究只能是满足饭圈内部的虚荣心

想要在这个圈子里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认可,得到更多的人脉资源和商务资源,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逼格,必须要走出偶像圈,这些靠粉丝是带不来的。

转型做演员是一条捷径,毕竟现在对于演员的要求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严苛了,剧的随机性也很强,万一火了之后的影视资源就源源不断了。

偶像圈无法长久,舞台受限

偶像必备的两个条件:唱歌、跳舞。但是国内的偶像文化毕竟刚刚起步不成熟,很多靠选秀节目出道的偶像"出道即糊"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更多可以让他们曝光的舞台。

虽然每年都会有各种大型晚会,但是毕竟受邀的名额有限,没有人能够每一场都去参加,没有舞台,偶像就没表演的机会,低迷的曝光度顺势会消耗掉偶像在比赛期间积攒的人气。

再加上现在的偶像与以前的偶像不同,他们多数都只是有漂亮的脸蛋而没有过硬的实力,所以粉丝的黏度也不太高,当你长时间消失在粉丝的眼前时,粉丝就渐渐对你失去了兴趣,这很残忍,也很正常。

以上三个理由就能很好地说明大多数偶像为什么要拼死拼活转型当演员。而且人都是"慕强"的,自己喜欢的偶像,总要有拿得出手、叫得出名字的作品,粉丝才有底气向路人安利。

所以粉丝吹捧偶像的演技也是正常的现象,一是给偶像鼓励;二是给圈内的高层制造一种"假繁荣"景象,让资本对自家偶像有信心;三就是给路人进行洗脑。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偶像为了走出演艺圈的鄙视链,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的方法。

粉丝和路人争论演技这种事根本没有意义,永远争不出个输赢。但资本的心中自有一杆秤,资本不会做赔钱的买卖。偶像与其团队有时间看喋喋不休的争论,不如老老实实去磨练演技,毕竟谁不喜欢有人气、有实力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