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
区政协围绕“健康医疗”主题
召开2019年第四次
“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
会上
与会人员观看了普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宣传片;8位政协委员围绕“健康医疗”主题,提出了协商意见建议,区政府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和答复。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保障城北居民医疗需求
近几年,城北成为新的开发热土,人口集聚较快。但由于新区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目前,城北区域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政协妇联界别委员 吴丹红:
根据《普陀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规划》,城北区域未来居住人口将达到6万人,新建东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迫在眉睫。
吴丹红建议
要尽快在城北中心区域新建东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制度。
针对委员吴丹红的建议
分管卫健工作的副区长李莉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
现场做出回复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东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规划,拟选址位置位于C-19地块,该地块还将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
副区长李莉表示
区政府将继续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城管委会就资产划归涉及的经费做好对接工作,组织区卫健局、区财政局等部门做好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加快“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设日趋重要。
区政协教育界别委员 张伊:
普陀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基础较好,但仍存在资源不共享、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医疗信息不共享,百姓看病东奔西跑。
张伊建议
要加快建设“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个人电子医疗健康档案,打通医疗信息共享通道,实现医疗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共享数据红利,让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针对委员张伊的建议
区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普陀计划投入700余万元,建设区域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项目,其中今年计划投入365万元。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区卫健部门着力打好区域健康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基础,同时加强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整合联动。下步,他们将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医疗资源信息化建设。
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
加大急救知识普及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简称,它的配置和推广是一个城市公共卫生进步的重要标志。
区政协民进界别委员 丁彩儿:
目前,普陀AED配置数量明显不足,且公众对AED的知晓面窄、急救宣传薄弱、培训体系滞后,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急救知识。希望有关部门立足普陀实际,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有计划地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针对委员丁彩儿的建议
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桃花、六横、东极等景区公共场所已配置10余台AED,按健康普陀工作目标,截至2030年底,全区至少需配置32台AED。从2020年起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区红十字会购置AED和相关急救知识培训,分5年落实工作目标。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们将进一步做好AED设备的配置规划,计划每年在本岛公共场所设置3至4台,争取5年内达到健康浙江考核指标要求,同时完善管理,推广使用培训,普及基本急救知识。
关注基层医疗机构
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政协科技界别委员 沈飞轮:
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海岛地区,房子老化开裂、功能布局不合理、医务人员住宿条件简陋,这些都是普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沈飞轮建议
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基层医疗机构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更加安心工作。
对于委员沈飞轮提出的问题
区财政、区卫健部门给予回应
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财政部门每年会安排资金用于基层卫生院房屋维修和设备更新等,对部分确需改造的基层卫生院根据“一事一议”和轻重缓急原则,综合统筹资金予以支持。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卫健局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并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加大周转房(生活用房)建设,做好老旧职工宿舍改造,改善医务人员居住环境。
增核事业编制
保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运行
普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23家,其中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12家。但普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人员缺乏、年龄结构老化、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情况,影响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区政协经济界别委员 胡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缺乏,海岛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困难,编外人员年龄老化、乡村医生退出后无人替补是制约普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三大问题。
胡刚建议
要增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进一步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加强本土医生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定向委培政策,增加基层全科医生的定向委培人数,加大相关优惠政策倾斜力度;
出台“银龄助康”政策,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服务。
针对委员胡刚的建议
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的监督,严格控制区卫健系统及相关部门借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
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建议
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元化管理模式,有效推进普陀卫生资源合理配置。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卫健局将继续加大人才招培力度,简化紧缺医疗专业人才招聘程序,探索高校直招新模式,并进一步加强定向委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破解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缓解群众看病难。
聚焦校园健康医疗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是
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开展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目前,普陀公办中小学共18所,其中600人以上13所,配备专职卫技人员的只有7所,并且这7所学校的卫技人员都是从普陀卫健系统借用的。1990年国家卫生部、教委联合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不足600人的可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
区政协民盟界别委员 胡瑜:
学校专职卫技人员严重配备不足,希望在政府牵头下、各职能部门共同配合下,普陀各校能按规定配备专业卫技人员,让学生在校园里有保障的健康成长。
胡瑜建议
由区委编办出台学校专业卫技人员专项编制,逐年解决学校专业卫技人员不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中小学校卫生室配置率。
由区卫健局做好学校卫生室设置审批及人员的注册工作,协助做好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专业培训工作。
由区教育局联合区卫健局共同研究中小学、幼儿园专业卫技人员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从卫健系统借用的卫技人员的关系。
就委员胡瑜提出的问题
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会与卫健部门加强协调,对涉及的借调人员采取区教育系统编制内解决或回区卫健系统工作等方式予以解决,以进一步提升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水平。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卫健局将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室设置审批及人员注册工作,加强学校卫技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慢病精细化管理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近年来,普陀一直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实事项目,先后成功创建了省慢病防治示范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等,以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慢病健康管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区政协农工界别委员 孙毅鸿:
虽然普陀在慢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慢病系统性、精细化、个体化管理服务还有提升空间。
孙毅鸿表示
普陀在慢病健康管理方面的3个短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较为落后、上级医院专科与基层健康管理间衔接不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孙毅鸿建议
相关部门要以“医共体”建设为契机,改进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慢病综合防控信息共享机制。
针对委员孙毅鸿提出的建议
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进一步强化队伍素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培训;
做好慢病精细化管理工作,依托智慧慢病管理云平台和智能居家监测设备,为选定对象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持续开拓慢病综合防控信息建设领域,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加强对慢病患者的疾病管控和及时干预。
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
助推幸福普陀
自普陀被列为省“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区以来,各成员单位管理制度、服务理念、信息资源等日趋统一,区域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试点建设成效初显。
但随着改革深入
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
“医共体”牵头医院能力覆盖有待加强,资源共享度有待提升;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诊疗水平有待提升;
财政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设备配备有待加强等。
吴友斌建议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医共体”服务体系,延伸远程医疗服务,确保资源共享、服务贯通;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区级医疗人才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就业;
完善“医共体”下的财政投入分配机制,加大医疗设备配置力度。
对委员吴友斌的建议
副区长李莉作了现场回复
副区长李莉表示
普陀自被列入省“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区以来,建立了以普陀医院为牵头单位,12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共体”,实现了人财物和管理机制体制的有机统一,健康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下一步
政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做好人才委培工作,增强“源头输血”功能;
强化学习培训,实施引才留才工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健全“第一院长”“选派院长”责任制,通过专家下沉分院坐班、上挂下派、名师带徒、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增强系统“活血”功能;
完善“医共体”下的财政投入分配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来源: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诸葛晓明
编辑:竺凌筱、蔡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