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边境之争:渔民为捕鱼大打出手,每年150万人越境钓鱼

2020-01-18     行走在陌路

1732年,俄国舰队在阿拉斯加沿岸发现大量鲑鱼和海獭,遂宣布殖民并将鲑鱼大量出口欧洲,引领欧洲人的鲑鱼饮食习惯(三文鱼、鳟鱼、鲑鱼的统称)。时至今日,欧美人仍将水温偏冷的太平洋冷水鲑鱼视为上等美食,普通人还真吃不起。

然而,俄罗斯为避免英国觊觎选择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而英国殖民的加拿大也宣布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划入版图。巧合的是,英俄两国早期签订的《圣彼得堡条约》将边界线设在鲁珀特山区,以至于实际测量时错误百出、终无定论。

原本是俄罗斯与英国的领土争议,顺理成章的由美国与加拿大来继承,双方在战时封锁争议地区,交好后又刻意模糊争议、宣布不设边境,导致边界线至今仍无准确区划。多年后两国为解决争议,正式会谈都经历了三代人还没解决。

在过去200多年中,美国与加拿大双双位列鲑鱼捕捞与消费大国,民众对鲑鱼情有独钟到设立“鲑鱼狂欢节”,仅这一天被吃掉的鲑鱼就有数千吨。

美加两国虽然也有过战争,但多年来的友好关系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为了鲑鱼,连边界都不设的美国与加拿大都差点翻脸,好在冲突主要集中于民间。之所以差点闹掰,主要是为了两国边境迪克森海峡的鲑鱼,这片极其适合鲑鱼洄游的海域导致双方剑拔弩张无数次。

迪克森海峡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与美国阿拉斯加州之间,西通北太平洋、东接赫卡特海峡,毗邻加拿大夏洛特王后群岛,宽约80公里。不仅是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的主要出海通道,也是各类太平洋冷水鲑鱼的大产区。

鲑鱼属于深海鱼类,也是地球上十分古老的、拥有上亿年进化史的海洋物种。虽说种类达66种之多,但所有冷水鲑鱼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必须洄游到淡水中才会产卵并孵化,来年则依靠味觉识别,重回原水域和出生地继续产卵。

分布在美加两国北太平洋海岸的鲑鱼,几乎全部从迪克森海峡沿岸洄游到加拿大境内的淡水河流,其中价值最高的红、粉两种鲑鱼,在其他国家属于经济价值很高的珍惜游钓鱼类,但在美加两国却是大批量捕捞的常见物种。

因此,迪克森海峡在加拿大人眼里相当重要,最初规划的出海港设在迪克森海峡,因鲑鱼产业贡献大量GDP而最终改设在鲁珀特,其中的利润之高不言而喻,也难怪加拿大不惜更改港口位置,也要保护鲑鱼洄游线路不受影响。

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仅美国渔民经常来抢渔,就连日本渔船也跑来争议海域偷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日两国大型渔船的拖网大肆捕捞鲑鱼,导致加拿大渔民收入急剧降低,重新制定海域边界从此提上议程,这才有了后来的AB线。

由美加英三国的六名法学家组成国际仲裁庭,于1903年签订《阿拉斯加边界条约》,但美国并不承认条约中的迪克森海峡北部边界线,主张以陆地边界的等距线划分海洋边界,因此自设边界在海峡南部,双方争议面积达2800平方公里。

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AB两条边界线后,互不承认的两国渔民为了不让对方捕捞到更多鲑鱼,双方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疯狂捕捞,加拿大沿岸一年内出现100多家鲑鱼罐头厂,而美国西雅图也增加了几十家工厂日夜不停的加工鲑鱼。

不仅于此,加拿大为弥补渔民和船只数量不足的劣势,转而鼓励民众在鲑鱼洄游的河流中垂钓,后期更默认允许拦截式捕捉待产鲑鱼。作为报复,美国也开放海域允许民众船只任意捕捞争议海域的鲑鱼,双方军舰则二十四小时待命。

1997年,500多名加拿大渔民在一天内扣留了美国15艘小型捕鱼船和一艘从鲁伯特港出发去阿拉斯加的美国渡轮,共扣押200多名美国人作为谈判人质。此举迫使美国签订捕鱼协议,双方各自监管本国渔民,对滥捕和超捕者施以巨额罚款。

​但说到底,美加两国因为鲑鱼产生的边界争议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民间仍在为AB线的事儿群情激愤,也因此有“一年150万人违法越境钓鱼”的事儿出现。有趣的是,这些年几乎没有人被处罚,毕竟两国都不愿为了鲑鱼分配不均再次闹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UOAv28BjYh_GJGV5d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