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少年派》,里面的林妙妙是个高考生,父母为了她,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学区房进行陪读,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林妙妙丰富的高中生涯,反而是她的父母,妈妈王胜男和爸爸林大为,这对夫妻太接地气了,以至于王胜男训斥林妙妙的时候,很多网友都开玩笑,我妈怎么上电视了?可见真实地还原了千万个家庭跟孩子的相处状态。
剧中,林妙妙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她喜欢画画,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成绩束缚,但是妈妈王胜男的个性恰好比较强势,又加上更年期,夫妻还时不时把离婚挂在嘴边,所以叛逆期的林妙妙和更年期的王胜男,总是起冲突,母女俩动不动就杠上了,好在有一个和事老的爸爸夹在中间,所有问题和矛盾,也能平稳解决。
有一次,林妙妙的眼镜被同学弄坏了,回家的时候告诉爸妈,想换一个隐形眼镜,被妈妈果断拒绝,还跟爸爸说,开始讲究吃喝戴了,难怪成绩往下掉。然后母女俩开始讨论成绩,林妙妙说,这次只有一门成绩不理想,妈妈出言讽刺,哎呦,你口气好大呀,你知道吗,高考多考一份,可以干掉一操场的人,如果高考你也这样,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爸爸看不下去了,劝说妈妈,允许孩子小踏步式的学习,要快乐学习。妈妈马上神补刀,小踏步就是退步,学海无涯苦作舟,快乐是自然需求,学习是生存需求,生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最终,迎来林妙妙的反击。
妈妈,您真是咱们家的悲观主义者加恐怖主义者,从小到大,你只能看到我的缺点,我就没有优点吗?我搬回来那么大一个奖杯,那是我们学校元旦晚会的一等奖。妈妈又开始讽刺模式,那也是开天辟地头一次,像你这种协调性那么差,走正步都同手同脚的人,什么时候对跳舞感兴趣了?
林妙妙要去配眼镜,妈妈还一再地告诫爸爸,眼镜就配黑框的,踏实稳重,学生要有学生样,一系列的语言打击,让林妙妙彻底歇菜,所以和爸爸出门的时候,忍不住在车上抱怨,爸,你当年为什么娶我妈呀?那么多女人你不找,你找了一个又不懂得欣赏还乱发脾气的女人,你体会过我的苦吗?从小到大,她就没夸过我,每天都是否定语,我就算是再高兴,看到她也能沉到地狱里。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同身受?每个孩子在高中时代,都可能被妈妈这样否定过,考不好被骂过,不上进被碎碎念,甚至为了学习偷点懒,妈妈都能把房顶掀翻了,尤其是出成绩的时候,孩子的内心都在颤抖,考得好没有奖励,考不好就大祸临头,一切福利被收回,天天被逼着学习,听到的也都是负面语言,这不是就普通家庭经常遇到的吗?当叛逆期的孩子有这些负面情绪时,爸爸们都是如何应对的呢?不得不佩服林大为的应对智慧。
林大为对女儿说,你知道你妈那会儿,参加华东区武术比赛的时候,那双剑舞的,跟天女散花一样,你妈妈那时候跟我唱歌,所有的朋友都在,跑调跑的所有人都拽不回来,你妈妈当年怀你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把摸小姑娘的色狼一脚踹出窗外,我跟在后面赔人家200块钱,你妈身上的优点多得数不过来,她当年是很松弛的,兜里有余钱,手上有功夫,我人生的第一杯咖啡,还是你妈妈请我喝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有你以后。
林妙妙问老爸,你的意思是说,因为有我,才让我妈的人生路线发生了这么大的偏移?爸爸肯定地点头,这种偏移至死方休,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挂在妈妈的心上,她希望你快乐,又怕你得意忘形,希望你遭受挫折,又怕你一挫不起,希望你受欢迎,又怕你被人瞧不起,希望你享受孤独,又怕你抑郁,这种心情,只有你当了母亲后,才能体会。
听到这一番话,最深有感触的,可能是已经为人母的人吧,林大为把妈妈们矛盾的心理剖析得非常深刻,可不是吗?所有的妈妈都希望孩子好,可又不得不拿出孩子的缺点进行数落,因为她不说,就没人说,她当然知道好话千句听不腻,但是忠言逆耳还是要说,她一边希望孩子能够看清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又不忍心孩子面临挫折,这是很难做到的平衡,十句的夹枪带棒,又夹杂着些许的安慰,可是孩子还小,真的体会不到妈妈的良苦用心,所以当林妙妙说出,反正我以后不会做像她那么失败的母亲的时候,爸爸只是一笑置之,他跟女儿说,这句话我给你记着,当你当了母亲,吼孩子的时候,我再拿出来笑话你。
小时候读不懂母亲,长大了读懂已经泪流满面
电视剧之所以真实,因为来源于生活,哪个青春期的孩子,不希望远离母亲的唠叨?没人管着该多好,没人唠叨,跟在屁股后面吼叫,该多好?小时候觉得妈妈很烦,想买什么都被拒绝,想做什么都要请示,爸爸多好呀,要钱就给,被妈妈打骂的时候,还能够挺身而出,所以孩子们总是在背后偷偷地抱怨母亲,甚至跟妈妈的关系冷漠,甚至为了气妈妈,故意在妈妈面前跟 爸爸亲,就像是《都挺好》中的苏明玉,母亲是她这一辈子最恨的人,所以她离家出走,不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但等到母亲去世,当她看尽人世冷淡的时候,却终于跟母亲达成了和解,妈妈也曾爱过她,也曾为了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
母亲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只有自己真切地当了母亲,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很多女孩子成家生子后,都会对母亲多一分理解和尊重,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儿子永远没有那么贴心,这是有道理的,儿子永远不会体会十月怀胎的辛苦,也永远体会不到初当人母的矛盾心理,男人对家庭和孩子做出的牺牲,永远没有女人多,她希望孩子好,可又在孩子像小树那样长出分叉时,忍不住剪去旁枝,让她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剪去旁枝的痛,孩子体会到了,其实妈妈内心更痛,只有当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她才会理解母亲那时候的好,所以才会拼命地反哺,才会更加理解母亲,这可能是每个女儿人生轨迹的轮回。
当孩子理解不了妈妈,爸爸才显得弥足珍贵
当一个妈妈人到中年,面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临淡而无味的婚姻,面临无人理解,她所有的缺点都会暴露在家人面前,尤其是面对孩子的不理解,她要何去何从?母亲的骄傲不会让她对孩子低头,她的辛苦付出,孩子也不想知道,这时候,爸爸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化解这一切,不可否认,林爸爸做得非常好,他在孩子人生的每个关键点,都准时准确地出现,充当了一个人生引路师的角色,化解了孩子内心对妈妈的怨恨,也让一个家庭更加和谐,所以林妙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孩子,话说过去就忘记,也从不记仇,对父母始终存着深厚的爱,她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爸爸做不到这一点呢?
一个孩子跟爸爸抱怨,你怎么娶了我妈妈这样的女人?你们离婚吧。多数的爸爸会如何回答?他会跟孩子一起抱怨妈妈,说当初如何娶错了人,这个女人如何压迫他的中年生活,可能还会把中年的失落,一股脑地算在另一半的身上,父女俩或者父子俩达成了共识,决定同仇敌忾,一起抵制剥削,抵制压迫,无疑,这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可是却把孩子推向了妈妈的反方向,他开始同情爸爸,同情自己,最初的怨恨压在心底,变得更加叛逆,你看,你同时毁了两个人,爸爸已经是这样了,你难道还想毁了我?
所以两种不同的爸爸,成就了两种不同的家庭格局,孰高孰低,一目了然,爸爸究竟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有人说是丧偶式的家庭关系,也有人说是诈尸式的婚姻关系,总之,爸爸在家里的角色扮演,肯定不是男一号,所以爸爸们被边缘化,《少年派》中的林大为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知道妻子怀孕了,吓得手发抖,得知公司被人骗了,好长时间缓不过来神,这一切都靠妻子王胜男撑着,但是当王胜男面临娘家的钱被骗,面临精神病发的妹妹时,这个男人勇敢地站出来,勇于承担这一切,当妈妈跟女儿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也是这个男人站出来解决,有人说父爱如山,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可是关键时刻,他的坚定和伟岸,能够撑起一个家,他的担当和责任感,就是家庭稳定的最关键因素,所以爸爸重不重要?当然重要。
富养孩子不如富养妻子,这才是一个家兴旺下去的理由
黄磊评价自己的妻子,到现在为止,他看到妻子还总是第一次见到的模样,她不是最出众的,但却是那个最不可替代的,在心里独一无二,不退不换。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对婚姻最高级的理解,有人说要富养孩子,他长大才能有能力和见识应对一切。其实,富养孩子远不如富养妻子,夫妻的互相欣赏,才是家庭兴旺下去的理由。
一个男人懂得欣赏女人,任何时候都懂得她的优点在哪里,她最初的样子是什么,当她发生了改变,明白她的人生轨迹为什么发生了偏移,每个女人都是美好的,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人生轨迹才变得如此不同,她有不甘,也有失落,可是当看到一个理解她包容她的男人的时候,才会由衷地说一句,这一辈子没白活,不后悔嫁给了你。
当您的孩子渐渐长大,问到爸爸这样的问题,您会如何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