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爆发,苏联未雨绸缪,成立火箭部队和火箭装备局

2020-05-09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冷战爆发,苏联未雨绸缪,成立火箭部队和火箭装备局

接上文 苏军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了未来火箭军的组织者、筹备着和研制者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彼此心照不宣

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法西斯德国的老巢柏林。5天后,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宣告结束。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为了对抗共同敌人德国而暂时结盟的苏联和美、英等西方国家之间的“蜜月”也就此告终,彼此之间逐步开始了裂痕。

1946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在演说中,丘吉尔说道:“。。。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丘吉尔发表演说

丘吉尔发表的“铁幕”宣言使双方的敌对关系陷入激化,整个欧洲逐步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并展开了冷战。随着冷战的爆发以及美国先于苏联在1946年春天就发射了从德国运回的导弹,强化国防成为苏联的当务之急。1946年4月29日,斯大林亲自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报告,要求加速苏联导弹武器的发展。同年5月13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第1017-419号决议,建立了隶属苏联部长会议的火箭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会全面负责监督所有火箭武器的科研、设计和实践工作。决议决定,当前首要任务是尽快生产类似V-2导弹的远程战斗可控导弹和地空可控导弹。同时,决议还确定了负责火箭武器研制和生产的各个部委:装备部(负责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火箭弹)、农业机械制造部(负责使用火药发动机的火箭弹)和航空工业部(负责飞机使用的火箭弹)。

1946年5月13日的1017-419号决议

根据决议,苏联先后建立了如下机构:以在莫斯科郊区的波德利波基炮兵第88工厂(原为加里宁炮兵第8工厂,后迁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为基础成立了属于装备部的第88科研所(现为中央机械研究所),研究所所长为著名火炮生产组织者戈诺尔,总工程师为波别多诺斯采夫,3室(即弹道导弹设计室,模拟缴获的德国V-2导弹研制室)主任为科罗廖夫;以农业机械制造部中央第1设计局和航空工业部第1研究所的第二分所为基础建立了火药火箭弹科研所(第1科研所,1967年之后为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以航空工业部第1科研所和航空第84工厂为基础在莫斯科郊区成立了第456特殊设计局(现为动力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目的是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隶属于航空工业部,总设计师格鲁什科;还有研究弹道导弹电子设备的第627科研所等。

决议通过后不久,装备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和总军械部部长雅科夫列夫炮兵元帅带领的政府专家组前往德国进行15天的考察,之后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8月,他们再次到德国考察,初步部署了专家回国后的安置,确定科罗廖夫为装备部第88研究所总设计师(笔者注:乌斯季诺夫最先曾经考虑过炮兵专家西尼里什科夫,不过波别多诺斯采夫和米申都支持科罗廖夫),并将波别多诺斯采夫、切尔托克、米申、沃斯克列先斯基等从航空工业部调到第88研究所。

近卫导弹第24师军旗

就在同一时间,1946年5月成立苏联武装力量总炮兵局火箭装备局,任命杰克洛夫少将为局长。同年8月15日,苏联在德国境内成立了第一个火箭兵团-特种旅,进行德国V2导弹的研究工作。该部队原为驻德苏军近卫火箭炮兵第92团,1948年该旅番号命名为特种第92旅,1950年12月成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特种第22旅,后来逐步发展成了近卫导弹第24师。

一个题外话就是为了加大对于导弹的研制,当年苏联军费开支达到630亿卢布,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6%以上。

在德国的ФАУ-2导弹,即V-2导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OBaCXIBnkjnB-0zde4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