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张学良之名无人不知。其实,在张家还有另一位传奇的四公子——张学思。
6岁当姑爷,15岁大骂兄长张学良,不到40岁就是上将,并创建了人民海军,帮助主席拿下东北,却于1970年5月29日在林彪、“四人帮”迫害下含恨病逝。
今天,小徽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传奇的共和国将军。
痛骂兄长,他加入共产党
对于年少的张学思而言,父亲是个传奇英雄。不想,母亲许氏却教导他:“权势和富贵不是好东西,你们长大要自立,好好念书做学问,不要靠张家的势力吃饭!”
在母亲的支持下,8岁的张学思进入省立第四小学读书,打破了大帅府“不入学堂”的禁律。
张学思12岁时,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谋害,兄长张学良继位,并在东北进行了学习欧美、旨在反日的改革。可惜,改革不过昙花一现。
好在,进入中学的张学思在好友王金竟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王西征。
在王西征的影响下,张学思走上了一条追求真理的进步道路。1931年,他毅然离开了大帅府,前往北平求学。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国仇家恨,让正在北平读书的张学思痛心疾首,并多次参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由于兄长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张学思被同学们在衬衣上写下“不抵抗将军之弟”7个大字。
羞辱难忍,张学思直接找到了张学良,大骂他的不抵抗,大骂他丢弃了东三省。
抗战的烽火很快燃遍了全国,张学良不惜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为此,张学良被终身拘禁。
了解兄长的处境后,张学思不惜千方百计为张学良奔走,最终在赵四小姐的掩护下,他见到了被特务看守的兄长。
兄弟俩进行了一场无声的谈话,张学良告诉他:“多看进步书,回东北军去,依靠共产党,将抗战进行到底。”
谁料,这一别,竟成了兄弟俩最后一次见面。
张学思与毛泽东
1938年4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学思被派往香港待命。在香港,张学思与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廖还将自己珍爱的一本《论持久战》赠送给他。
读完《论持久战》,张学思对毛泽东十分敬仰,感慨说:“毛泽东真伟大,我很想去延安见见他啊!”
此时,张学思全家为了躲避战火,都办好了出国手续。为此,张母不惜来到上海劝说张学思去美国。
但张学思却拒绝了,他要留下与祖国共存亡。
看着在机窗外伶俜而立的老母,张学思暗暗流下了泪水。
10月,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张学思从武汉经西安抵达延安。在杨家岭,他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毛泽东问道:“你就是张学良的弟弟吧?”
张学思回答:“是的,我是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现在改名叫张肪。”
毛泽东赞许地点点头说:“你能来延安,不简单喽!”说着,还亲切地端详着张学思那清秀的面孔问道:“你二十几岁啦?”
“报告主席,我已经22岁了。”张学思答道。
“你还是个娃子嘛!”毛泽东慈祥地笑了,问道:“你感觉怎么样啊?能过得了这里的生活关吗?要不要钱花?”
张学思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焦急地说:“主席,您可别把我当成小孩子呀!”
毛泽东爽朗地大笑起来,他亲切地对张学思说:“你是少爷公子出身,过去的生活条件那么好,初到延安来,我担心你生活受不了哟!”
毛主席的亲切关怀,让张学思十分温暖,他爽快地回答:“主席,我能受得了。好多同志都是这么过的,过得很愉快,他们都行,我也能行!”
“延安虽然艰苦些,但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比什么地方都好。”
“在家里,衣食住行是都很优越,但那个家庭,只有享乐的自由,没有革命的自由。我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再好的东西吃着也不香。我要革命,要抗日!延安就是最好的大学。”
张学思一番话,让毛泽东十分高兴,连连夸赞“讲得好,讲得好喽!”一边夸,一边还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将来为中国革命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主席的鼓励下,张学思很快在马列学院毕业,并担任抗大三分校东干队(队长。
1940年9月14日,他告别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战场,并担任冀中军区参谋处长。
在战场上,张学思不顾自身安危,时常亲临前线指挥,他勇敢机智,对战局分析准确无误,被战友们称赞道:少年英俊,有勇有谋,前途不可限量。
1942年,在日军的大扫荡下,张学思率部大胆利用日军空隙,多次巧妙的跳出日军合击圈,安全转移。
在抗日斗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冀中平原,张学思与战士们一起,经受了战火锻炼和生死考验,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干,成为吕正操司令员最得力的助手。
组建人民海军,担任海军参谋长
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人民海军。
创建人民海军,首要任务是培养海军干部。周恩来建议,由张学思负责这项工作。4月,张学思赴北平中央组织部报到,领受创建人民海军学校的任务。
不久,张学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海军代表的身份,出席“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上,张学思宣布:中国人民海军以一个幼年的资格,列入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我们一定在实际行动中贯彻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号召,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
会后,毛主席鼓励他说:“你干海军好哇!中国的领海需要海军来保卫,沿海的岛屿也需要海军去解放。好好干吧!”
从此,张学思一心一意投入到创建人民海军的神圣事业之中。
他奔波于沈阳、安东(今丹东)、大连、葫芦岛之间,组织力量做打捞重庆号的准备工作。1950年2月,大连海校正式开学。
1951年初夏。周恩来和邓颖超乘大连海校炮艇,巡视大连海湾。周恩来高兴地表扬张学思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不仅办起了海军学校,而且已学会亲自操船,能带领学员海上实习,干得很好嘛!”
张学思谦虚地说:“我对海军业务还不熟悉,有许多东西自己不懂。”
周恩来微笑着勉励他:“知难而进,边干边学。”
1953年3月,张学思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带职赴朝鲜战场见习。
1954年年底,为巩固海防,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诸兵种首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张学思作为海军方面负责人被派往联合指挥部,协助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张爱萍指挥这场战斗。
11月14日凌晨,我雷达观测站发现蒋军太平号护卫舰目标,张学思亲临岸上指挥所指挥。
我鱼雷快艇奉命出击,在夜幕掩护下占领最佳攻击阵位,在太平号尚未察时。“轰”的一声巨响,我鱼雷已命中舰艏,国民党那艘1400多吨的护卫舰葬身海底。这是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次由鱼雷快艇击沉敌舰。
1961年3月,张学思升任海军司令部参谋长。
被林彪迫害,他含恨离世
在海军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时,林彪却突然发难,批评海军没有把“四个第一”摆在第一,而是变成了“四个第二”,对海军工作予以全盘否定。并派亲信李作鹏等人到海军,拉帮结伙,扩充势力。
为了树立林彪在海军中的地位,李作鹏一伙对海军建军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否定,如“不突出政治”,“技术第一”,“单纯军事观点”,等等。
眼看着海军主要领导同志被人污蔑攻击,张学思愤然不平地说:“海军是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成绩是主要的。他们把海军的工作说得一团漆黑,太不像话了!”
1966年,林彪变本加厉,要夺取海军领导权。在林彪的打压下,张学思不惜公然揭露林彪集团的夺权活动。
张学思的行为,让林彪集团怀恨在心,文革一开始,就加紧了对张学思的迫害,还罗织了他两条“罪状”:
一是张学思在东北工作时,与彭真、林枫等关系很好,来海军后又忠实地执行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二是张学思有特嫌。
不久,林彪集团借着“开紧急会议”为名,将张学思从家里骗到海军第一招待所,并将其非法抓捕。
抓了张学思不算,林彪集团还妄想通过张学思身上的莫须有罪名,来诬陷和攻击周总理。
在阴暗的牢房中,张学思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坚持不说假话,不出假证。
并立下誓言:为了案徇情编造事与实违,愿身殉共产主义万死如归。”
从此,他受到了更残酷的摧残,1970年2月18日晚,张学思被紧急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肺原性心脏病,重度营养不良。
周恩来得到消息后,指示立即抢救。
无奈,张学思已病入膏肓。
5月29日,他含恨离世,享年54岁。临终前,愤然疾书“恶魔缠身”4个大字,表达他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深仇大恨。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国出逃,林彪反革命集团垮台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心潮难平,她决心向毛主席上书,为丈夫鸣冤!
1972年4月30日夜,毛泽东读了这封信,留下眼泪,当即批示:送叶剑英同志阅处。
1975年4月8日,海军召开了为张学思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大会,19日,张学思的骨灰被移入八宝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