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比少林寺还悠久,朱元璋曾在此出家

2019-06-06   旅游看信阳

提起中国比较著名的寺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名刹"美誉的少林寺,或者是因为活佛济公而出名的灵隐寺,又或者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庙宇白马寺。但是很少人知道,信阳有一座比少林寺历史还悠久的寺庙——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灵山镇,始建于北魏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宋、元、清三朝皆有重修,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而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从始建年限来看,灵山寺比少林寺的历史还要悠久。

旧时的灵山有七寺三庵:灵山寺、龙牙寺、白佛寺、中佛寺、白云寺、金顶寺、险石寺,以及 福全庵、延寿庵、圆通庵。由于历史原因,七寺三庵遭到破坏,大量古迹被毁,现在仅存二所。

灵山寺流传着众多传说。 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之女建宁公主落难于灵山寺出家。之后唐玄宗前往降香,敕封为"国庙"。唐朝时,还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至该寺降香,因感念灵山寺和尚救驾之功,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又赐名该寺为:圣寿禅寺,并题写匾额,赏赐金瓜、钺斧等,故时称:皇庙。

至清代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习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重修该寺。杲英也成为印度佛教界一代宗师,在东南亚,尤其是在印度享有盛誉,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曾专程拜谒杲英墓。

传闻灵山寺曾有一颗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高10余米,主干直径约50公分,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长的有1米。这棵柏树相传是由清代杲英和尚所植。后来因为历史原因,于1966年不幸被毁。

另外,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历经千年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灵山寺已经成为信阳众多寺庙的代表,在信阳地区名气远播,每逢初一十五,香客不断。但是与其他地区著名的寺庙相比,灵山寺无论是名气、基础设施、景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未来当地相关部门还应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