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警方揭秘涉恶新骗局

2019-09-05   津彩河北

到某资产管理公司申请贷款,被告知需缴费接受“入户审核”,随即又遇到了一味吃拿卡要的“审核员”……申请人为了通过审核,忍气吞声,双手奉上财物,没想到最终还是审核失败……

是申请人运气不好资质不够吗?日前,河北区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了该资产管理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而揭穿了一个新型骗局。申请贷款,遇到不靠谱“审核员”

“您好,您的入户审查评分不足,贷款未能核准。”接到某资产管理公司拒绝贷款的电话通知,李先生非常意外。

李先生开了家小工厂。去年,工厂订单减少,流动资金紧张。为了维持日常经营,李先生决定贷款。因为担心落入“套路贷”陷阱,他在网上做了一番“功课”,选定了几家公司,逐一实地考察。

去年8月,李先生来到其中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位于河北区的一栋写字楼内,装修风格简单明快。前台的接待小姐得知李先生的来意后,热情地将他请进了接待室。

片刻之后,一名身着正装的年轻女士来到李先生面前。她拿着一个文件夹,自称姓陈,是公司的业务主管。陈主管非常专业地询问了李先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向他介绍了公司的有关业务。李先生听得连连点头,决定就在这家公司贷款。

这时,陈主管话锋一转,说:“我们是专业正规的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开设无抵押贷款业务,所以,我们需要审核您的贷款资质,确保您有还款能力。”李先生听了越发觉得这家公司“正规、靠谱”,马上同意了。

接下来,李先生在业务主管的引导下,签署了一份《入户审核通知单》,缴纳了1500元“入户费”。随后,陈主管打开笔记本电脑,进行了一番查询,称目前只有一位入户调查员空闲,如果要选择其他人,恐怕要等两个月。李先生着急用钱,当即表示就请这位调查员入户审核。

很快,入户调查员黄某出现了。和陈主管的职业化装扮不同,黄某非但没着正装,手里还夹着烟,面相也不甚和善。前往工厂的途中,黄某给李先生“普及”了不少贷款业务中的“猫腻”,言外之意是:讨好审核员比实际有多少资产更重要!李先生会意,按照黄某的要求,给他的车加了一次油,买了两条烟。黄某接过烟,掂了掂说:“就两条烟不好办啊,到时候贷款批不下来可别怪我。”李先生无奈,又笑着将随身携带的两千元现金塞到了他的手中。

黄某来到李先生的工厂,只是简单地看了看,挑了几处“刺儿”,但没说不行。李先生松了一口气,以为黄某能把审核报告写得好看点儿,帮他通过审核,没想到最终落得一个“评分不足”。贷款失败,原来背后另有隐情

申请贷款失败,李先生以为自己资质不够。可是,今年1月,一个突然打来的电话让他得知了此事背后的隐情……打电话的是公安河北分局刑事侦查支队二大队民警。他说,李先生是一起涉恶案件的受害人,请其配合调查。

涉恶案件?受害人?李先生一头雾水。他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到公安河北分局,发现民警所指的“涉恶团伙”正是之前那家资产管理公司。

原来,去年12月,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杨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河北分局抓获,而这起抢劫案又牵扯到一个“套路贷”涉黑团伙。“套路贷”案告破后,抢劫案浮出了水面,杨某等六人落网。

民警在审理杨某等六人案件期间,发现其经营的资产管理公司存在问题:该公司没有贷款资质,成立一年多只放出了几笔贷款,每笔数千元,其余收入大多是“咨询费”、“入户费”。而民警进入公司办公地点调查时,这里已人去楼空。根据现场遗留的资料,民警联系到了李先生等受害人。而和李先生一样,在接到民警的电话前,大多数受害人都没意识到被骗了。在询问了多位受害人之后,民警注意到,该团伙分工明确:“业务主管”负责骗客户缴纳“入户费”,“入户调查员”一路威逼利诱,迫使客户向其“行贿”。有些受害人没有给“调查员”好处,被其狠狠威胁。

目前,民警已查到受害人三十余名,他们被骗、被勒索多则万余元,少则数千元。其中,有两人成功地贷到了数千元,但一人遭到了讨债者上门刷漆、堵门,还款金额远超本金。而还有些受害人遭遇了和李先生不一样的“套路”。“套路”多多,涉恶团伙17人落网

去年,某公司老板朱先生到这家资产管理公司贷款。和李先生不同,说明情况后,“业务主管”没有要求他缴纳“入户费”,而是说他的公司前景好,可以走银行贷款渠道,建议他购买公司的“代包装”服务,帮他将公司“包装”到最符合银行放贷的标准,并提供一套接受银行审核的“话术”。朱先生接受了该方案,缴纳了第一期“包装费”三万元。

之后,该公司安排“调查员”、“业务员”等上门:一方面给朱先生的公司提意见,一方面教他应对银行的“电话审核”。其间,他们以各种理由索要“咨询费”10万元。

很快,“电话审核”开始了。朱先生将公司传授的“话术”牢记于心,但还是被三言两语问倒了。最后,他接到了银行“审核未能通过”的通知,而公司有言在先,无论通过与否,前面交的费用一概不退。

“这银行的问题太‘超纲’,没法儿招架啊……”朱先生苦笑着自嘲。而直到民警打来电话,他才知道,根本没有所谓的银行“电话审核”,这一切都是骗子的圈套。

在固定了该涉恶团伙的人员信息及犯罪证据之后,办案民警对相关嫌疑人展开了追踪调查。今年3月,该团伙7名骨干成员落网;7月底,又有4名团伙成员被抓获。 目前,警方已核实涉案金额30余万元。杨某等17名嫌疑人分别以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