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李博士的心理咨询师走进一位小朋友,
“你有什么苦恼?”
“我很容易生气,我很想打人”。
“为什么总生气总喜欢打人呢?”
“生气就一定要发泄,我觉得打人就是一种发泄”,
这一刻,李博士对这个孩子情感表达的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担忧。这不是李博士接到了第一位出现情感表达障碍的孩子,前几次,也是如此。
情感表达,会让孩子更加明白如何与外界产生安全的情感连接,以及如何避免危险的情感摩擦。愿意表达情感,也更让使得孩子与外界的情感连接更加自然和顺畅,但如果反之,不愿意甚至不会表达情感,对孩子的影响,有着致命的危害。
一场意外,让连个家庭都痛苦不堪。琳琳8岁,家庭和睦,妈妈是一名护士,温柔有加,爸爸是一名外企高管,能够冷静解决一切矛盾和困难。
因此在父母的影响下,琳琳是一个乖巧懂事,沟通表达能力都很强的女孩子,她也更加乐于助人。但是在某一天放学的路上,琳琳遇到了同班同学涛涛向她借钱,当时琳琳身上真的没有钱,涛涛认为琳琳不讲义气,一气之下就把琳琳打了,最后导致琳琳下半身瘫痪。
而反观涛涛的家庭情况,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偶尔回家看到涛涛不学无术就心生气愤,揍打孩子,并且嘴里一直喊着“我和你妈在外面赚钱,你在家不好好学习,揍死你”。
一个不会表达情感的父亲,一个在此阴霾笼罩下的少年,可想而知,最亲密的人,最终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明觉厉,父母情感表达的意愿与方式,对孩子来说,将直接影响他与外界的沟通连接。你若春风化雨,孩子自然也不会暴力相加;你若狂风骤雨,急躁不堪,孩子也自然得不到如沐春风般的情感沟通。
父母的情感缺失与回避,孩子就更加倾向于回避表达,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很多学龄期的孩子会出现一个问题,孩子不喜欢和你沟通了。问题就在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不需要什么情感沟通了,他们甚至抛弃了曾经对孩子拥抱、亲吻和关切,取而代之的是简简单单的命令和控制。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感情淡薄使人平庸。情感的匮乏,大多不会让孩子拥有情感的色彩,平庸、自卑也就成为了这个孩子的代名词。
法国作家 拉罗什富科也曾说过:感情不过是多种形式的自爱。孩子接受到的爱,都将转化为自爱的能量。
足以见得,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给予孩子丰富的情感形式,会对孩子受用一生。所有的情感表达,都基于最亲密人的情感输出,父母,责无旁贷。
1、给予孩子更高频的情感连接
时间是最会让情感产生变化的利器。总有父母说,孩子还小,以后有的是时间沟通,就像我们总觉得父母还很年轻,而却总是忽略他们也会慢慢变老一样。我们忙于工作,我们忙于赚钱,我们急于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物质条件,大概我们总是在欺骗自己“物质决定一切”。
倩姐的儿子今年5岁了,用她的话说,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5年。她要上班,也要陪伴儿子。儿子每一次生病,她并不会找任何人去替代,而是亲力亲为,尽一切可能赶到医院安抚孩子。她说,儿子如今是一个“暖男”,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和妈妈说,每天睡前的聊天,儿子的小悲伤小喜悦都会平静的表达出来,原因在于,倩姐与儿子的沟通方式也一直如此。
比如生病吃药,大多数孩子是拒绝的,但是倩姐的儿子会平静的接受生病吃药这件事。
高频的情感连接,孩子会得以安全感的保护,会对情感的理解更加客观化,而不是一味的沦陷在感性的宣泄中。安全感持续存在,情感的温度也会长期保温。
2、要与孩子产生37°的情感连接
度,在亲子关系中谈论的次数太多了,对孩子情感输出的“度”更是极为重要。过分的溺爱与保护,超过37度,孩子会被包裹的过于焦虑,情感的表达会更加依赖;低于37度,保护的不够,孩子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产生对外界的不信任,进而回避沟通和情感连接。
比如,你正在告诉孩子,冬天冷,要带帽子,一种做法是你强行让孩子带上,没有任何关切语言,甚至威胁恐吓式的强行;另一种做法是你说了一句,孩子不带,你也就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
两种做法,都不是最恰当的情感连接,最恰到好处的做法,是我们用温柔的眼神和语气,再加上拥抱,让孩子明白戴帽子这件事是因为妈妈关心你爱护你才让你执行的,而不是因为无所谓甚至是控制欲下的一种强行。
情感连接的温度,就像我们在温暖的居所里享受一杯热牛奶,室温太高,我们也许喝不下这杯热牛奶,室温太低,我们又太急于喝下有可能烫嘴的牛奶。
无论如何,请调好我们的情感温度,做好有效连接。
3、平衡“内”与“外”的情感连接
孩子与世界的连接,与成人平等,他们也同样拥有与外界沟通的权利。所以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会情感连接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如何平衡好他与“亲密关系”和“外界关系”。
所谓亲密关系,就是父母、家人,除此之外,都是外界关系,老师、朋友、同事。曾有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如果无法处理好与自己母亲的关系,成年后就无法处理与女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无法处理好与父亲的关系,成年后就无法处理与男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从性别的角度来讲,父母都充当了一个孩子在即将进入社会后面对的“男性”与“女性”人物关系的投射。
我们既要成为父母这个角色,也要在保护中,充当外界的角色,让孩子一步步的明白,如何掌握与人沟通的方式和距离。
爱有距离,也有温度,沟通和表达就像在做体能游戏,如何掌握距离,如何在适宜的温度下投入到环境温度中,而这一切,都需要父母教会孩子,避免孩子在情感沟通中过于激烈又过于回避,用平和冷静的方式处理一切情感输出。
我是C位妈妈,一名专业育婴师,还有一个3岁的宝宝,如果您有任何带娃养娃的困扰和问题都可以咨询,当然我更愿意倾听所有妈妈的酸甜苦辣,除了带娃也能做你的闺蜜~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