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博宇
出生于1979年 祖籍江苏宜兴
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获硕士学位
现居于杭州 职业画家
自己的画
--蒋博宇
要给自己的画写点什么好像还真不容易,聊天还行,变成文字就变的难多了,就说说这些年的风景写生吧。
说起风景写生,一开始的初衷只是为了创作搜集素材。2014年,在关于山的题材创作陷入瓶颈后,一天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描述吴冠中先生画山西李家山的文章,就百度了一下山西的图片,准备好相机和作画材料,第二天就带着老婆自驾去了山西。一路拍一路画。那时对于写生没有啥明确的目的,只是觉得景好,喜欢,就画。最后在回来路上发现所有写生的画在走前被借宿的农家偷了,奔溃了… 回来后觉得总不能白跑一趟,就根据照片和记忆全部重画了出来。
油画系出来后在美院基础部带过几年下乡,后来又给美院的研修班上课,这六七年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总有机会外出写生。本来并不擅长的风景写生因为要教学也只得赶鸭子上架,不能丢了人哪。因为教学总要给学生讲解,也逼着自己做课件做讲座,不知不觉对自己做了梳理,有了研究的脉络。我喜欢库尔贝的沉着朴实、柯罗的温暖柔和、塞尚早期,力的咬合、苏丁激昂的张力、波纳尔的光色的延伸、莫兰迪的边界的旋律,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摸寻着他们的足迹让我发现似乎有不少小道通向无限的可能。
《远行》50cm×7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秋色》 40cm×5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采石场》49cm×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遗失的村落4》28cm×36cm 布面油画
2014年
《遗失的村落5》50cm×4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李家山写生》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 树影斜阳 》50cm 6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我把风景写生当成是创作的一种延伸,写生去捕捉,创作去梳理。在创作上我比较专注于画面质地感的表达,在写生中也希望和创作联系起来。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创作元素我会整理好去写生,每次出去写生都会有目的性的去寻找,想来也奇怪,每次找的景不是太阳暴晒就是要负重爬山顶,折腾!我的创作历时漫长,可能研究的成果出来一点都得好几年,写生就成了研究线路各个分支的尝试,快速并且有成效,每有一点成果就可以转化到创作中。
《初冬的路边》40cm×4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白床单》60.5cm×40.3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丽水写生6》60cm×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遗失的村落—松阳3》80cm×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红屋顶》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遗失的村落—松阳4》60cm×9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这些年慢慢形成了一个写生的习惯,每次出去前都会隔绝自己的感官几天,那几天在家就跟行尸一样,等出去写生时打开闸门,会变得更敏锐,看事物会更容易去融入。每次出去的第一幅都会从一个原点开始,第二幅开始走预定的分支,下一次再走另外的分支。虽然现场总是有很多变数,开了闸荷尔蒙爆棚,经常控制不住会失败,也总还是会有惊喜。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安徽宏村隔着一条河画河对面的山下的村子,画着突然想到了黄宾虹的山水,突然明白了他画中黑的意境,夏天的树林在傍晚是又黑又绿,雨后空气可见度很高,黑绿的成色更是通透,夏天的绿就得是黑到出绿。虽然现场没画完,回来后冥想着当时的情景,死活把这幅画给折腾出来,乐了好一阵。
《凌波晚翠》 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雨季的渔港1》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雨季的渔港2》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庭院内》70cm×7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池塘边》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因为痴迷油画的质地感,总想着发掘油画使用中各种的可能,风景写生中大多以薄质和厚质两种方式为主。很多时候也是根据现场看适合用那种方式,薄质画面的比较多的用半透明色重复染叠,希望画面呈现类似包浆的色层。厚质画法类似并置的手法,需一层层做,每一层须留出一定的缝隙,由疏到密,颜料的咬合得透气,颗粒的密度要在限定界限内呈现逻辑性。
《午盛风华》70cm×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午梦长》50cm×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山顶远眺》6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山间村落》50cm×3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正午》25cm×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3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我喜欢纯自然界的事物,画的对象也喜欢有所选择,树木,花草,土地,河流,小溪,石头,空气,这些都是构成世界的元素。以自然界的元素来创作历时长了很容易进入经验主义,画的似是而非。所以每次外出写生总是渴望能寻得更多的好的素材,更多是启示。我们居住的世界其实离真正的自然已经很远,所以每次有机会去到山里,就把自己浸染到自然中,不光是眼睛看到的,而应该是所有感官的一段时间的总和。那是看到的风,闻到的颜色,听到的姿态…有些现场没画完回来继续画就得靠有时间长度的回忆,拆取出需要的片段重叠进而冥想去完成。
《春涧》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庭院外》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无题》30cm×5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水中景1》46cm×6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倒影1》50cm×3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倒影2》42cm×54cm 布面油画
2019年
谈自己的画,想来想去也就说说感受和画中执着的事情,我现在还不想固定面貌,写生中可以做很多尝试来帮助创作的推行。人生很短,艺术的路很长,只想永远是将来时,希望下个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还能保持初衷,继续探索下去。
2019.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