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起源,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追溯到黄河的源头,它的水质清澈见底,可是我们所见到的黄河流域却是一片黄色,这就是因为黄河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为了治理黄河,几代人不懈努力,到现在终于是看到了一点成果,可黄河的水清了,理应鱼虾成群物种更加的丰富,为什么鱼虾反而少了呢?
在黄河流域,存在一些“黄河特产”的鱼类,比如说黄河鲤鱼、赤眼鳟、铜鱼等,这些都是特有的品种。越是稀少的鱼类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就更高,它们需要更加清澈的家园才能繁衍生息,这也是要去治理黄河的原因之一。黄河会有这么多泥沙,就是因为流经了黄土高原,因此想要真正的治沙,重点是在水土流失这个问题上。在重点治理的陕西地区,人们建立了拦沙大坝,还修建了水库种了大量的植被,通过这一些列的举措,让黄河的治理有了成效。
这本该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可是遗憾的是,黄河的水变得清澈了,那些珍贵的鱼类却在慢慢的减少,甚至有的已经开始“绝迹”了。这并不是单纯因为黄河治理产生的“后遗症”,而是我们人为的修建了大坝,阻隔了上游下游之间连通渠道,这本身就打乱了鱼群的生活节奏,断流之后的黄河势必会让鱼的种类开始减少。
其次就是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这也是威胁本土鱼类的一大原因,由于这些外来物种的适应性强,它们又有一套不同的生存方式,当在黄河中挤压到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没办法适应就只能被“淘汰”。所以导致黄河鱼虾少,归根结底也是人为因素占主要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于本土生态的保护,别捡了西瓜,榴莲又丢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9L2w3ABjYh_GJGVjG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