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选择交给自己
01
把选择权交给女人,消费往往返归理智
大概半年之前,我决意换一种生活方式,
就对我先生说:我想把工作辞了,试试专心在家看书写稿;
先生说:好。
接着我又说:为了效率,我想更新下设备,得买台新电脑;
先生说:好。
我在商场逛了一圈,一眼瞄中一台“小白”,说:就它吧;
先生说:好。
于是,有了现在每日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写作、过得倍儿充实的我。
结婚八年来,先生一直是朋友、家人眼里的“好好先生”,而作为他夫人,我最直接的感受竟是:他从来不吝啬对我说“好好好”。
这几年吃的、用的、穿的,我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富足的状态,对于各种想买的、讨好自我的小物件,下手起来也很是潇洒痛快。
倒不是因为家里的物质条件有多好,而仅仅在于家里的这个男人,对你的精神支持有多高。
不仅消费如此,生活也是。从餐厅点菜到假期出游、家居装潢等等,先生总是说:老婆说了算,跟着老婆走,老婆你做主。
因为先生身体力行的坚决拥护我这个家庭“女主人”,这八年来,我们的日子恩爱和睦,吵架的次数不超过五个指头。
前几日,我正清理换季时的衣物,拎出一件睡衣,觉得不再可爱,就半开玩笑的问:这睡衣是不是太不衬我气质了,得买件新的?
先生抬头看了一眼,毫不犹豫:想买就买。
说来也怪,有些需求在心理上得到了言语安抚和满足后,我竟迟迟没有行动。
我再次打量着这件睡衣,虽然是挺显胖、不够美丽,可它既没破又没旧、穿上去还很温暖,我干嘛一定要换呢?又不是钱多到没处烧。
许多次我发现,当男人说“好好好”后,女人的视界豁然开朗。
把购物的选择权真正交到女人的手上后,她反倒会平心静气的以家庭女主人的身份重新抉择:
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家庭的收入是不是与消费相当?我是否把太多的消费聚焦在自己身上?
于是无数次,我既省下了这笔消费,又承了先生的情。
家中自然一派祥和、皆大欢喜。
自己独立
02
多少女人买买买,只是一时置气和反击
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女友,我俩常常一起结伴逛街。
而她家的画风常常是这样的:
某日对镜垂怜,她问:我是不是该换个发型了?
他答:折腾个啥?这几年换来换去,真没看出多大差别。
某日准备赴一场约会,她问:这几身衣服是不是都显老了?
他怒:一柜子衣服!怎么总挑不出能穿的?再说见个熟人,你矫情啥?
某日她又问:我都快成黄脸婆了?是不是也该买点高端护肤品?
他急:那些所谓大牌就专门哄你们这些天真女性!有钱还不如给闺女报补习班去。
于是乎,这姐们儿常常暴跳如雷的给我打电话:走!逛街去!购物去!刷卡去!
和她一同进了商场,发现购起物来果然“豪迈”。
一边买买买,还一边解气的对我说:
哼!凭什么不让我买!当我是只会洗衣做饭的老妈子吗?
再说又不花他的钱,我所有的消费,每一分每一笔,都完全可以自己独立!
我就是要让他知道,问他仅表示尊重,决定权在老娘自己手里!
姐们儿常常洋洋洒洒的壕掷了衣服、鞋袜、晾衣架、马桶刷若干,大包小包示威般的拎回家,可每每过不了多久,我又能接到她的电话:
“喂,上次咱俩上街一起买的那条红裙子,你喜不喜欢?喜欢你抱走,我穿确实不好看。以后你要有不喜欢的,你再塞给我,咱俩交换。”
看来,冲动之下所购之物,往往并非真正心仪。
花的是钱,解的是气,可买回来的却是冤大头。
在这场夫妻二人消费观的博弈中,丈夫的“NO、NO、NO”反倒成了催化剂,以致夫妻皆败,赢的是商家。
有天我这姐们儿鼻子一酸,对我说:男人都是蠢家伙!
多少男人不知道,很多时候女人传达出想买买买,其实更想要男人一句软话、一个态度、一种“老婆开心抵万金”的万千宠爱。
当男人真诚对她说:“喜欢就买吧”,天不会塌、家不会垮、腰包更不会从此干瘪。
因为那个真正爱他的女人,会在爱里时刻谨记:自己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儿媳、是家中的女主人,需要用心去经营着一个家。
由此,让她真正愿意花钱买下的,大抵是刚需、是生活、是品质、是奖励,是快慰……
却绝不是因一时跟男人置气而犯下的二。
唯独不需要的是,彼此的算计
03
小消费是生活,大消费是策略
和我家这位“好好先生”在一起久了,却也渐渐琢磨出了另一规律。
比如,有段日子我眼馋别人家的大房子,在他耳边念叨:
要不咱也买套大的吧,贷贷款、借借钱、勒紧裤腰带,反正房子总要升值的。
说完没几日,先生竟真的开始带我探楼看房;与此同时,他的案边还多了几本书,买房、理财、投资类的。
我暗自得意,甚至开始筹划着新房的装饰。
几个月后,先生果然妥妥的交了钱、签了字。
但是,却绝不是我心心念念的大房子,而是一套比现在住房还小的两居室。
拿到钥匙那天,先生说:
养着这套小的把,如果运气好,几年后说不定真给你变个大的。
我斜他一眼,心想,这男人平时看着挺“大气”,可到了关键时刻,还不是恢复理科生的“实用主义”。
却也不是不能理解,如此“曲线救国”,自然不用砸锅卖铁勒裤带,生活品质也不至一落千丈。
但我还是忍不住调侃,说:你这人够精明的。平时小钱都让我做主,等用到了大钱,才知道谁是大权在握。
接着又忍不住和他探讨:这些年零散花掉的小钱,如果都积攒起来,也相当可观了。这你咋不管?
他想想说:小消费是“生活”;大消费是“策略”。
小消费是你的品味、你的情调、你的快乐,当然可以随性一点,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吗?
而大消费是家庭投资、长线规划、理财策略,讲究的是平衡和收益,说到底,不也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吗?
小消费是眼下生活的犒劳;大消费是长远生活的谋划,它们根本殊途而同归。
为了把今天过好且明天更好——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男人和女人的消费观,其实根本全无“分歧”。
一个真正温暖、向上、积极的家,
需要女人的小情怀,也需要男人的大智慧;
需要眼下的小生活;也需要长远的大规划;
需要夫妻俩拧成一股绳,向着远方奔去……
而唯独不需要的是,彼此的算计、分歧、对立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