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1032年-1093年),大名正仪(根据司马光《高氏世宝传梓后》中所载),小名滔滔,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她的姨妈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显赫。
高滔滔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高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高滔滔的女中尧舜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是从宋史上看到的,而宋史是根据宋实录修的,实录则是高滔滔选择的那个骄横而没有智商运气却超好的孙媳妇孟相授意宋高宗重修的。
神宗、哲宗实录都是后来加工过的,有很多不利元祐诸党的话都被删除了,有些真相只能从长编里零星看到,所以后人看到宋史记载高滔滔、孟相的评价都是很高的,但其实根本禁不起推敲。
宋史对高滔滔实在是过誉了,想起来网上一句评价:高滔滔也想富国强民,无奈她的智商不足以承担她的理想。
其实,高滔滔执政九年,其实只有两件政绩:一是全面废除王安石新法,其实王安石的变法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但其中某些新法确实是针砭时政的良方,她这种不分清红皂白就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一个真正成熟的政治家的态度吗?二是还没打就主动把自己的国土放弃给西夏,这点甚至比慈禧太后还不如,人家至少还打了几仗吧?而且慈禧太后丢的乃是中国的边疆土地,可是高滔滔丢的却是中华故地,伏羲、炎帝、黄帝的故乡,还“女中尧舜”?难道尧舜象你这样丧权辱国?象你这样把他们的老家都给丢了?如果不是元朝统一中国,恐怕收都收不回来,象你这样执政算什么作为?
难怪欧阳修、司马光要在史书中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贬得无以复加,是否想做给这位野心勃勃的女人看,她怕不怕史册鞭挞?怕不怕遗臭万年?曾经口口声声说“性本好静”,可是偏偏称制终身,孙子宋哲宗早已成年,可是她就是不给亲政的机会。高滔滔的权力欲是如此强烈,事实摆在那儿,嘴巴上的好话谁不会说?权力这种东西是会上瘾的,或许她早先真的没什么权力欲,可是一旦真正掌握了权力就舍不得放手了。
宋英宗充数的妃子倒也有几个,可是宋英宗的八个儿女都是高滔滔所生,是那些妃子没机会服侍英宗呢,还是孕育的孩子都给高滔滔除掉了?在古代那种环境下,这种只有嫡子没有庶子的皇帝,数来数去整个中国历史上一千八百多名各族君王全部统计下来,也只有几个人如此“高尚”!连武则天这个货真价实的女皇帝也没能够做到这一点,唐高宗的十二个儿女,有一半都不是武则天所生的。
此外,我们真佩服高滔滔的本事,既控制住了丈夫,又控制住了大臣和史官,让整个大臣界和史学界全体称赞,在这点上比武则天还要厉害。武则天可没控制住史官,一切国史档案的记录,武则天并没有过多地干涉。但是,宋朝的大臣和史官,却异口同声地赞颂高滔滔为“女中尧舜”!宋仁宗的曹皇后,乃是高滔滔的姨母,曾经派人去劝这个姨侄女不要太妒忌,结果招来高滔滔的破口大骂,如同泼妇一般!这就是那位“女中尧舜”的真面目!
总之,高滔滔心胸狭窄,对内挟私报复,对外丧权辱国,她想称帝,没有强大的政治基础和个人才干,那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