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精美龙泉窑香炉赏析

2020-03-26     青山飞鸟艺术

第一、【宋代 南宋龙泉青釉八卦三足香炉】【介绍】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二、【宋 龙泉窑青瓷双耳香炉 】【介绍】此炉造型隽秀灵巧,敦实沉稳,平口束颈,双耳置于两侧,弧鼓腹下垂,底承圈足。器内外满施青釉,通体素面无纹饰,胎骨较厚,釉色滋润如玉,温润古朴。“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焚香的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焚香一事,自古君子文人之雅事,更有香席,为宫廷上流之雅玩。后传入东瀛,谓之“香道”。从燃香供佛到茶室熏香,于皇族贵胄之家滋长蔓延,乃成风习。本品造型干练,通体线条流畅。满施青釉,釉色匀净。折沿处积釉明显,开片细碎。整体观之,厚重敦实,古朴庄严,配以纯银之炉盖,更增添几分静谧神圣质感,当值珍藏。
大场盘雄(1899-1975),日本的考古学者。元国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三、【龙泉窑三足香炉】【介绍】龙泉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四、【龙泉窑三足香炉 】【介绍】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西关铜艺)香炉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香炉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第五、【元 龙泉窑青瓷浮雕牡丹纹香炉】【介绍】香炉胎体厚重,造型敦实。通体施青釉,施釉均匀,色泽青绿诱人,釉色明亮。炉口平折,炉身微微斜腹敞口,浮雕缠枝牡丹纹,极具立体感。附素式马蹄三足。配以金属及木制香炉盖,精致美观。且此炉以双重盒保存,可见藏家对其之用心。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六、【元 龙泉窑青瓷狮纽盖双龙耳香炉】【介绍】炉通体粉青釉,造型设计独具匠心,制作精致。青色厚釉莹润如玉,釉色极佳,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器身两条腾飞的龙穿行于炉身,龙破壁而出,张嘴衔炉口形成炉耳,炉盖以狮为纽,三个兽首为足,形体优美,装饰技巧发挥到极致。作为馆藏重器,曾于2007年4月24日被中央二套《艺术品投资》节目专家鉴定组集体推荐进入“专家鉴定室。”被从事瓷器的鉴定研究工作40年的原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张宁在节目中做了详尽高度的评估。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属元代初期龙泉窑罕见珍品。

第七、【宋 龙泉窑剔花香炉】【介绍】剔花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流行于宋代北方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的各大窑系,以修武(今属河南)当时峪窑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以褐地衬托出洁白的纹饰最具特色。

第八、【宋 龙泉窑鬲式三足香炉】【介绍】宋代盛行博古之风,不少瓷器的款式皆仿制青铜器的样式。此炉仿照商周青铜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颈,圆腹面,下承以三足,三足内侧各有一个凹孔。炉的腹部延至足部凸起三棱纹线,逼真的模仿了铜器出筋的装饰效果。整身罩龙泉窑柔润的青釉,质感温和纯净,釉面自然开裂,透露出一种含蓄内敛,大气天成的浑然之美。《处州府志》曾如此形容龙泉窑釉质:“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可知其色美质精。整体造形端正古朴,曲线流畅,比例匀称,呈现出一种清雅内敛的气质。

第九、【宋 龙泉窑青磁弦文香炉 】

第十、【 龙泉窑三足香炉】【介绍】这件三足炉是南宋龙泉窑的重要作品,通体花卉纹,凭借丰厚釉层使釉色莹润葱翠,属典型的梅子青色调,微露白色胎体使之具有深浅不同的层吹变化,烧造技术高,可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e-GG3EBfwtFQPkdOz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