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富顺融媒,第一时间了解富顺要闻。
怎样的一座城市,才称得上文化丰盈、味美色香?富顺,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沱江河畔,绿树繁花,豆花飘香。那气势雄浑、历经千年的富顺文庙,“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先生的故乡赵化古镇,古建筑风貌完存的狮市古镇,在省级非遗名录上排有“座次”的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和手工微刻技艺,以及童寺唢呐、高桌狮灯这些令人称奇的民间技艺等,都是富顺魅力的极佳注脚,也是富顺作为“才子之乡”的绵厚底蕴。漫步富顺街头,你会不经意间发现,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车辆通行有序,市民谦恭礼让……每一个点滴之处,每一次回眸,都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富顺这座千年古县,正悄然吐露着文明的芬芳。
同心掬得满庭芳。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从提升市民素质、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等方面入手,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文明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新富顺,正是富顺将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让文明逐步内化为富顺的城市底色,展现在富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落实落细举措。
春风化雨 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创建文明城市,富顺县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在富顺,人人皆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和实践者。2018年,新增并注册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志愿者32453人。不论是车站、广场,抑或是交通路口,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或开展交通劝导,或扶贫帮困……用行动传递着真情和温暖,为整个城市增光溢彩。据悉,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富顺县将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广泛开展“十万志愿者环境治理暨文明提升大行动”“暖冬行·爱传递”“环保志愿行”“扬帆计划送温暖”“爱心冰柜”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评选表扬富顺县公益志愿之星10名,富顺公益之星组织10个。举办富顺志愿者服务文化节暨志愿者风采展。如今,志愿服务已在富顺蔚然成风,点点滴滴汇聚成文明创建潮涌的力量。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五进活动。深化典型引领,精心策划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豆花城文明好司机”“文明守信商户”等文明榜样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省、市、县级道德模范50名(含团体)、富顺好人20名,四川好人23名,最美家庭54户,“文明守信商户”240户,运用榜样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推树十大好家风家训,印刷昆山《朱氏治家格言》、富顺《许氏治家格言》1000册和《富顺许德琼治家格言》简明读本5000册,开展好家风家训评选活动,让富有优秀传统美德和时代气息的家风家训引领培塑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十大文明行动,开展不文明行为综合治理,将文明逐步内化为全体市民的行动自觉。
利民惠民 宜居福祉不断提升
今年春节,在外打工两年返乡的王先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当他在住所所在地北湖南路下车时,竟以为走错了地方,他不好意思地笑道:“以前北湖南路到釜江大道路口是一个转盘,现在改成红绿灯了,北湖南路以前也没现在这么宽敞,街道两旁的楼房也比原来更新更好看了。”其实是北湖南路已经过“两横五纵”(两横是钟秀街、富州大道;五纵是富达路、北湖路、银杏路、二环路、宋渡路)特色街区工程改造,他不禁感慨道:“这几年富顺的变化太大了,感觉整个城市都焕然一新了。”
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一直是制约其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短板。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富顺县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配套。目前已建成开放釜溪河湿地公园、北湖公园,投入6.5亿元全面实施城市道路升级改造,按照“疏树、透空、见绿、靓景”要求,打造“两横五纵”特色街区,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四化标准全面改造背街小巷;有序推进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四馆”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聚利市场,对城区冬瓜山、吉安庄、柏杨湾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更加干净整洁,分区功能更加合理。投入3000余万元购置新能源公交车70辆,新开通公交路线8条。
对于城市的改变,在市民看来,既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惊喜,也有许多“润物无声”的变化。
“我知道现在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刚刚推着婴儿车是走的无障碍通道,待会孩子饿了我还可以去母婴室喂他,以前生我家大宝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在县妇幼保健院排队挂号的张女士十分感慨市政设施的变化。
张女士说的这些微小变化可不简单。去年以来,富顺县把“补短板、促提升”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突破口,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大力实施散小硬件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医院、大型商场、政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建设,加强学校、窗口单位、公厕等无障碍设施修建,新增“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200余个,完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及供水供电设备……城市变化的背后,是富顺县始终坚持创建便民惠民的初心,点点滴滴,尽显温情。
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富顺县还注重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破解顽疾难点、痛点,以“舒适体验”惠民。在全县大力开展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城市“牛皮癣”专项治理、“门前五包”攻坚、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逐步破解城区农贸市场“爆市”、城乡接合部秩序“乱象”以及车辆乱停乱放、行人闯红灯等一批老大难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的舒适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革故鼎新 机制建设凸显活力
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富顺县坚持机制建设先行,从完善“四项机制”入手,稳步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城区+乡镇”一体机制。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动向农村延伸,切实把文明的种子撒向全县各个角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五个一”(一条过境公路、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公厕、一所幼儿园、一个文化广场)基础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加干净、环保、安全的人居环境。集中开展乡镇环境、交通、农贸市场“三大秩序”治理,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带队深入创文工作第一线,随机抽取两个乡镇召开工作现场会,当面提问题、想办法。为提升工作实效,出台了《富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考核实施方案》,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考核领导组,对乡镇每月进行一次暗访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年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评出四个等次,最高给予2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2018年共发放奖补资金3350万元。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建立红白理事会,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开展“卫生文明家庭”评选,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创共建的全域文明新格局。
“横向+纵向”联动机制。富顺县横向建立乡镇长、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四长”责任制,纵向构建县、乡镇、村(社区)、居民小组“四级联动”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无盲区的立体化创建体系,明确各级各层面的创建主体,让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确保创建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线上+线下”监督机制。在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平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跟踪曝光,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整改。截至目前,曝光问题线索121条,发出督办函93件,回复处理103条。同时,聘请6名退休老干部作为创文工作社会监督员,并动员全县志愿者对不文明行为等进行监督,充分发挥了市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构建“线上+线下” 的互动监督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处罚+抄告”双罚机制。富顺县在全省率先实施机关事业人员交通违法抄告制度,按规定,凡县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驾驶机动车或系机动车所有人,月交通违法行为达3次或年度累计达10次的,除了接受交通处罚外,所在单位将在单位内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月交通违法行为达5次或年度累计达20次的,将被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自抄告制度实施以来,全县共有21人受到通报批评,有力地鞭策公职人员在文明实践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富顺县在2018年度四川省文明城市测评(县级城市)中名列前茅,打赢了创建布阵开局仗。2019年,富顺县将进一步聚焦聚力、乘势而上,全力打好今年的冲锋突破仗和 2020 年的总攻决胜仗。文明创建是一盏明灯,将照亮富顺人追逐梦想的征程。
来源:精神文明报
编审:罗怀成 杨 敏
编辑:宋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