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江东乡博爱助教基金会成立10年来,见证了江东乡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江东乡党委、政府精准发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助力教育扶贫,博爱助教基金就是最为蓬勃的一股力量。
10年来,博爱助教基金会累计发放助教金234.9万元,受益学生达1468人次,教师702人次。如此庞大的数据对于一个仅有7793户33731人的乡镇来说是惊人的。
因爱汇聚善心
江东乡立体气候明显,耕地面积较少,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冷凉山区乡镇。过去,一代代江东子弟,都曾为了走出大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然而,由于家庭贫困、教育条件落后,一些江东寒门学子止步于初中,最终选择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是江东乡党委、政府和群众心里的痛。
改革开放后,一批率先走出大山外出创业的江东人凭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敢闯敢拼的性格,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但生他们、养他们的家乡仍是大家心底的牵挂。得知家乡教育仍面临学生因贫辍学、因贫停学、好教师难以留下来等诸多因素阻碍发展时,这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江东人心里格外难受。由于没有受过全面良好的教育,他们走出大山格外艰难,也都曾在创业过程中吃尽苦头。大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读书,他们希望江东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未来发展的道路更平坦一些。
“穷什么不能穷教育。”10年前,几位江东籍的知名企业家联名向江东乡党委、政府提出“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在全乡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江东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的理念,这与江东乡党委、政府“教育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2009年,江东乡博爱助教基金会成立,募捐活动筹集首笔助教本金共28万元。基金主要用于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奖励品学兼优、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社会舆论;奖励为江东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考虑到江东乡地处高寒山区,教育教学条件与坝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年轻优秀的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成立“助教金”后,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让教师在山区实现自身的价值。
2012年2月,江东乡举办“感恩社会、回报家乡”大型博爱助教募捐活动,募集助教本金160万元。2015年8月,募捐活动募集助教本金130余万元。每次捐款,乡里的干部群众、江东籍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会慷慨解囊,捐款现场,总能看到穿着朴素的群众、腿上还裹着泥的老乡、带着温暖笑意的人,大家你1万元、我5000元……都在尽己所能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确保博爱助教金的安全,江东乡成立了博爱助教理事会,由德宏芒市江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泽、芒市志诚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恒、芒市五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明、德宏振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事胡德平、芒市四方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超强、芒市兴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同昌、云南达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宗良、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凤美共8人担任理事,共同管理资金,对资金使用平担风险,明确由江东乡党委、人大监管;并出台了《江东乡博爱助教金管理办法》,办法中对基金收益的用途及资助、奖励的条件作了详细的规定。
爱意涌动山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截至目前,博爱助教基金的本金达365万元。
用爱成就梦想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智”和“治愚”,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教育,用教育为扶贫助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江东乡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博爱助教基金会以“奉献、互助、进步”为原则,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江东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共同携手、奉献爱心,帮助许多江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梦想;给优秀学生带去温暖和力量,鼓励他们奋力前行;激励优秀教师立足岗位、加强学习、潜心教学,推动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2019年8月21日,在江东乡举办的2019年博爱助教金发放仪式上,博爱助教基金出资44.3万元,给予今年考上研究生的3名学生每人5000元的奖励;给予考上一本和二本学校的99名学生每人2000元的奖励,对江东中小学的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同时,从各村筛选出85名困难在校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我知道,这不是仅仅是一份奖励金,这是乡亲们深深的期待,更是乡亲们沉沉甸甸的爱。”李子坪村山寨二组的雷景饕今年被复旦大学录取,捧着博爱助教基金给予优秀学生的奖励金,他说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社会的爱。
“我很感谢江东乡党委、政府和博爱助教基金,他们对教育的重视让身在农村的我们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给我们增添了不断前行的勇气,让我们能更从容地追寻梦想。”来自李子坪空竹林一组的杨依婷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她说:“父母那一辈的人几乎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这是他们最无奈的事情。教育是江东发展的根本,也是江东学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江东籍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为我们展翅翱翔插上了双翼,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除了感谢和努力奋斗,我也不知道能说什么。”河头村一组的李燕芬现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她说:“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乡党委、政府和博爱助教的帮助,让我不用再为学费、路费发愁,可以全心投入学习。”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她还利用假期时间到江东乡卫生院见习,学习锻炼自己的同时从细微做起,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江东精神靠闯劲,成败输赢都要拼。”每年博爱助教基金的发放,都会举办一个简单的仪式。仪式上,江东乡相关领导、博爱助教基金的理事们都会参加发放仪式并鼓励学子,希望他们自强不息、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戒骄戒躁,不辜负江东父老乡亲的期望,把政府和学校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转化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内在动力,把自己历练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前提。江东学子没有辜负这些期望,声声感恩是他们的心声,不气馁、不放弃,勇往直前实现梦想是他们的决心。
10载爱心结硕果
10载爱心结硕果。
10年,是一种坚持。
10年,是一种信念。
10年,更是一种责任。
10年来,博爱助教基金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让他们顺利完成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
大爱无疆,行善至远。博爱助教基金的善举,鼓励着一批又一批学子奋勇争先,圆梦大学;鼓舞着一届又一届任课教师奉献讲台,奋力推动江东乡教育事业跃上新的台阶;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江东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用实际行动营造尊师重教、奖教奖学浓厚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0年砥砺前行,10年春华秋实。一批又一批的江东学子学成归来回报桑梓,成为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江东中学的杨善信老师就是在博爱助教金的资助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他说,正是这一颗颗的爱心,给他带来了希望,也让他成就了梦想。如今,他回到了养他、教他、让他成长的故乡,希望将这份爱心传承下去,为家乡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2011年,我在千军万马的高考中突破重围,考上了郑州大学,大学本科期间我从未放松过自己,4年后,也就是201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保送研究生,全家的欢欣雀跃有点短暂,就在我们一家人为高昂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的时候,江东博爱助教基金为我送来了那个夏天最凉爽的一缕清风。”唐永斌来自芒龙村番家山二组,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德宏州民族实验中学老师,他说:“大学从来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未来新的起点。只有以爱为马,披荆斩棘,不负韶华,才能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三尺讲台是他最难舍的地方,他要把所学所悟教授给学生们,用成绩回报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厚爱。花拉厂的康定象大学刚毕业就义无反顾来到了芒市中山乡卫生院,把健康带进山村,把青春献给基层医疗事业。山新寨一组的杨明艳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盈江县支那乡中学,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她深知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好的教育。山新寨二组许林香毕业于昆明学院,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到五岔路当老师,她说,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芒龙村水岩二组的黄正好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为推动家乡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子践行着他们当初的誓言,回到了家乡,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同全国人民一起,奔向了幸福小康的生活。
用教育精准扶贫“拔穷根”,这是江东乡党委、政府的坚定决心。
一“梦”十年,博爱助教基金的公益之路仍将继续。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秋娟 通讯员 荣科南
责编:董绿叶 王子瑜
审核:杨 旻 张仁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