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交史上有两位最著名的公主。这两位公主美貌高贵,胆识超群,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成公主
其中一位是家喻户晓的文成公主,想必大家都猜到了。文成公主,李唐宗室之女。唐朝贞观年间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数十年。松赞干布为娶到文成公主可是大费周折,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大英雄,崛起于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以雄才大略统一西藏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派遣使节到大唐访问。唐太宗也遣使回访了吐蕃。吐蕃使者惊诧于唐朝的强大繁盛,回国对松赞干布描述所见所闻。松赞干布对大唐十分仰慕,心心念念的想娶一位唐朝公主。于是,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者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的公主。唐太宗不愿意唐室女儿远嫁番邦,因而没有同意。
文成公主
吐蕃求婚特使返回吐蕃之后,告诉松赞干布,是因为吐谷浑(辽东鲜卑慕容部一支建立的国家,疆域括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后来被大唐征服。吐谷浑是其首领的名字,后来作为国名)从中作梗,大唐才没有许嫁公主的。娶不到大唐公主松赞干布很生气呀,问题很严重。638年,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搅事,出兵击败青海的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要大举进攻唐朝。威加四海的"天可汗"唐太宗有没有怕怕呢?一点儿没有。
文成公主
唐太宗很从容的派侯君集为主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辅为副将。这场仗让主帅侯君集"很郁闷",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玩。他还没见着吐蕃军的毛呢,副将牛进达已率领先锋部队大败吐蕃军,打得松赞干布很恐惧。待侯君集率大军主力赶到,松赞干布早已放弃所占领土,乖乖的回到了自己家的边边上。这下,松赞干布可算见识了大唐的厉害。于是,遣使谢罪,谢罪信言辞恳切,愧疚万分,仰慕之情溢于情表。再次恳求唐太宗嫁一位公主给他。唐太宗为了边境安宁,唐蕃友好,思虑再三,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将一位李唐宗室之女(不是太宗自己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许嫁松赞干布。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他最智慧的大相禄东赞携五千两黄金和大量奇珍异宝来大唐正式下聘礼。婚事总算定下来了。
禄东赞
文成公主自幼聪慧美丽、知书达礼、笃信佛教,且胆识过人。为了入藏文成公主也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学习了吐蕃语言和礼仪。为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唐蕃友好,文成公主携带大量陪嫁入藏。其中金制释迦牟尼佛像一尊。经书360余卷,旨在教导藏人辨善恶,明教化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另有医学论著4种,治病药方100种,医疗器械6种,食物种子若干,丝织品若干。还带去数百名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这番操作全方位的考虑了藏族人民的生存发展,经济进步,更见证大唐皇帝的旷达胸怀。
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吐蕃大相禄东赞奉松赞干布之命到大唐迎娶公主。智慧的禄东赞大相玩过了一整套脑筋急转弯游戏过了五关才获得放行授权。同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护送下到达吐谷浑,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多玛县迎接。松赞干布见到唐人气质高贵典雅,服饰精美,又仰慕又惭愧。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雄伟的宫殿(此宫殿是否为布达拉宫相关文献没有记载,笔者觉得不是,布达拉宫为后世修建)。有人提到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之前已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只是妾室,并饱受虐待,凄苦一生。这个说法还值得商榷。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皇后。《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羊年冬(公元683年),祭祀赞蒙(相当于皇后)文成公主。说明文成公主死后德享配庙,尊受祭祀。至于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一说,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都没有记载,仅在一些奇幻小说中有提及。笔者认为即使有松赞干布娶尺尊公主一事,以大唐当时的世界影响力,尺尊公主地位当不会高于文成公主。
《步辇图》禄东赞求见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增进了汉藏友谊,促进了民族和平与融合。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文成公主就说到这里,还有一位著名公主是谁?金城公主?不,这位伟大的公主叫解忧公主。且看她是如何给大汉解忧的。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本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只因楚王参与"七王之乱",解忧公主被贬为庶人身份,作为罪臣之女,从小历经苦难。但她从幼学习,文武双全。前101年,汉武帝为钳制匈奴,巩固汉和乌孙的联盟,封刘解忧为解忧公主,下嫁给西域乌孙国国岑诹。解忧公主此行可以说是凶险万分,因为此前一位和亲的公主细君公主在乌孙忧虑而死。岑诹(军须靡)封解忧公主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共同侍候君王。解忧公主清楚的知道,只有俘获自己的夫君,才能在汉乌关系中掌握主动。最初几年,解忧公主与匈奴公主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但可能是对于宫斗的操作模式还不太娴熟,解忧公主并未受宠,几年下来一无所出。匈奴公主却生有一子,取名泥靡,成为王室继承人。眼见乌孙国日渐亲近匈奴而疏远大汉,解忧公主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解忧公主
那解忧公主还有翻身的机会吗?似乎很难。这时候,转机出现了。乌孙王岑诹病危。因儿子年幼,将王位传给堂弟翁归靡,待泥靡成人后再将王位还他。翁归靡从乌孙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经过几年异域宫廷历练,此时的解忧公主已经是江湖老司机了。她很快抓住了翁归靡的心,几年间生下三子二女,地位非常稳固。解忧公主帮助乌孙发展经济,使乌孙迅速强大。她成为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翁归靡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数十年间,大汉乌孙关系密切,人员往来不断,两国同气连枝,共同进退。乌孙与匈奴的关系则日渐疏远。此间,因为解忧公主的影响力,汉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紧密,丝路繁盛一时。大汉的威名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争相与大汉交好。解忧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次子万年因有一半汉家血统被无储的莎车国迎为国王。长女弟史嫁给龟兹国国王,汉家女婿的身份让龟兹国王深以为荣。一时间,北地和睦,欣欣向荣。解忧公主极好的完成了和亲的任务。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下面的更精彩。眼见乌孙日渐强大,匈奴十分忌惮。于是,匈奴王发大军攻打乌孙,要求交出解忧公主。乌孙是小国,打不过强大的匈奴。为避免战火,解忧公主勇敢地站出来,决定把自己交出来平息战火。翁归靡坚决不同意。向汉朝求援,但汉朝正乱着呢,无暇回应。解忧夫妇只能硬扛,二人决定,一起战斗,同生共死。解忧公主指挥战士们修工事,固堡垒,加强防御。小小的乌孙国硬是没有让强大的匈奴打进伊犁河谷。这期间,汉朝的皇帝都换了几茬。终于,中兴明君汉宣帝继位两年后派十五万大军分五路救援乌孙,汉乌联军大败匈奴。匈奴单于家眷被俘,匈奴军死伤无数。汉军留下参谋常惠,帮助乌孙对付匈奴残余势力。前60年,翁归靡病重去世。解忧公主再一次被命运摔到了谷底。解忧公主的儿子与岑诹的儿子泥靡争夺王位失败。按乌孙旧俗,解忧公主又嫁给了情敌的儿子泥靡。此时,她已五十多岁了,命运真是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汉军出征讨伐匈奴
于是,解忧公主联合翁归靡另一子乌就屠摆"鸿门宴"试图杀掉泥靡,不料失手,泥靡逃掉了。后几经波折,乌就屠杀了泥靡。又通过艰险的外交博弈,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做了大王,乌就屠做了小王。元贵靡死后,国内实力大多依附乌就屠。解忧公主思家情切,于是写信给汉宣帝恳求回国。
前51年,70岁的解忧公主50年后再次踏上祖国的热土。汉宣帝以英雄之礼接待了她。当然,她就是英雄。
回望文成公主、解忧公主的一生,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一生。两位公主在男权世界里唱出了一曲英雄女儿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