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求神时的圣物---信杯

2019-08-06   阿杰传承闽南文化

许多人在生活、职场或感情上遇到难解的问题时,都会到庙里上香、祈求神明的保佑,并用掷筊方式询问神明解决事情的方向。掷筊前,你的习惯会先将筊杯拿到香炉上绕三圈吗?将筊杯过火绕三圈称为“洗筊”,这动作的背后是有含义的。



通常庙中正殿的神桌上都会放有许多筊杯,每天来来往往问事的信徒众多,大家若要问事都会拿筊杯掷筊询问神明,因此筊杯上可能有不同人的“手气”、“手运”,因此磁场较絮乱,为避免不同的磁场影响到神明的判断,因此大家在掷筊前都会先将筊杯拿到香炉上过火绕三圈,让神明的香火净化、明净筊杯上残留的他人能量和磁场。


“博杯”,就是掷筶、掷杯的闽南语。

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凡是有道教庙宇,在神像前几乎都有一对筊杯。“筊杯”也称“杯”,故闽南语“掷筊”又名“跋杯”“博杯”。然而筊杯并非仅在庙中使用,家中有供奉祖先者,往往也会备有一对筊杯。人们通常用博杯来请示神明。

请示神明的人,就把“杯”掷到地上,看它的组合。

下面是阴阳组合的说明:

两阴面(两凸面):称之为“阴杯”(或“怒筊”),表示神明不认同,行事会不顺,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

两阳面(两平面):称之为“笑杯”(或“笑筊”),表示神明还未决定要不要认同,行事状况不明,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神明,或再次说清楚自己的祈求

一阳一阴(一平一凸):称之为“圣杯”(或“圣筊”)表示神明认同,或行事会顺利。

但如祈求之事相当慎重,多以连三次圣杯才做数。

掷筊通常以三次为限。 掷筊前需在神灵面前说明自己姓名、生日、地址和请示的事情。 掷筊前双手要合住一对筊杯,往神明面前参拜之后,才能松手让筊杯落下。

江蕙的闽南歌《博杯》,用寥寥几句歌词,讲述一个婉转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家的长女,她的双亲渐老,她承担着帮忙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她忙家里的事,忙工作的事,而她停下来的时候,内心里还是想着自己能有机会遇到自己的良人。

可是这种事情,她又不好意思跟人讲,也不想给双亲增加负担,只好在博杯的时候问天地。

写词的人好厉害啊,几句话几个词勾起了那么多闽南儿女的共情。田馥甄也翻唱过这首歌,她也哼唱着到底还欠了多少缘分。

然而,她问完世间冷暖,缘分几何,事业前途以后,她最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家人——诚心最后博一杯,希望老天能替我保佑这个家。

对啊,每个人心里都默默地期盼着——望天替咱保庇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