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成大事者,必有其过人之处。”
三国时期,司马懿可算得上是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那么,除了能隐忍,活的久之外,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1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司马懿的一生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求存为上的处事方针让他屹立不倒。曹丕继承曹操的王位之后,想对司马懿赏赐高官俸禄,但司马懿不同意,曹丕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明的人在面对虚名时总是非常理智,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虚名也不过是身外之物。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会为了一点表面上的东西争的面红耳赤,但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计较别人说了什么,不会在意表面风光,只会看中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
2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的一生,走的是战战兢兢,到了曹爽时期更甚。
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
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
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终将必自毙。
3
挥剑只用一天,但我磨剑却用了二十年
司马懿年少的时候,比较张狂,喜欢指点江山大出风头,结果惨遭暗算,差点被杀。
从此,司马懿躬身反省,收藏锋芒,夹着尾巴做人。
他从辅佐曹操夺天下起就备受曹氏家族的防备和折磨,但他一直隐忍, 十几年不发, 历经四主,静待时机,从一个中年人隐忍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这份隐忍与坚韧堪称世间罕见。
诛杀曹爽时,曹爽垂头丧气的对司马懿说:“司马懿, 你赢了, 你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夺走了我们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告诉曹爽:“我挥剑只有一次,可我磨剑磨了十几年,这都是你的先祖曹操教我的本领!”
凡事有大志向的人,都是善于隐藏的,又是善于隐忍的。
一时的勇猛无法解决现实困局,勇敢的面对现实,绝不任性妄为。善于隐忍,又能随机应变,才是生存之道。
4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
“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在曹叡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
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
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公众号“厚黑台”一个专注于心理、社会、人际、情感的心灵电台。
东野圭吾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