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colette 最终还是来了次“encore”

2020-05-09     Steppy潮流周志

原标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colette 最终还是来了次“encore”

《colette, mon amour》

Sarah 很早就开始尝试将奢侈时尚和街头美学融合。在创立 Off-White 前,Virgil Abloh 曾在 colette 工作,在他的早期职业生涯中,Sarah 曾投资过他的 Pyrex Vision 品牌,还和 OAMC 的 Luke Meier 和 Shayne Oliver 的 Hood By Air 有过紧密的合作。

(image:Highsnobiety / complexcon)

归根结底,Sarah 令 colette 贩卖的是不仅仅是商品,还有文化内涵,即使是在商店一楼桌子上售卖的钥匙圈、打火机等。店内还设有一个艺术画廊,并且时常会举办展览、签名售书活动、音乐会和小组讨论,这一切都为其销售的商品带来了生动的文化底蕴,并使 colette 成为了创意人士的聚集交流地。这也难怪为何都闭店几乎三年了,时装界仍对 colette 念念不忘。

Thom Browne 的独角兽现场。(image:colette)

CHANEL 的装置现场。(image:colette)

倘若有机会看到《colette, mon amour》全片,你会看到里面采访了不少业界人士,包括 Kanye West、Pharrell Williams、Futura 2000、Virgil Abloh、Ronnie Fieg、sacai 设计师阿部千登势、Doublet 设计师井野将之,以及涂鸦艺术家 Kevin Lyons 等等。提及 colette 他们如是说:

作为 colette 的头号粉丝的 Ronnie Fieg 也借着最后的 farewell 机会,与 colette 携手打造一款《colette, mon amour》纪录片店铺限定联名连帽卫衣,并于今年 2 月 6 日至 10 日在 KITH SoHo 期间店铺开设一间 colette 店中 pop-up store。

(image:KITH)

而这条纪录片除了涉及不少业界人士的出现与采访外,当中最令人动容且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形形色色在 colette 工作的员工的“心事”了。

colette’s staff (image:colette)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 Hugues Lawson-Body 曾提及,“colette 是第一个有真正多元团队的精品零售店......在门市里可以看到来自郊区的人,有些人是直接走进店内,询问是否可以来此任职,他们不穿制服,员工得保有自身的风格,所以有时大家会难以分辨这个人究竟是顾客还是员工。”

colette’s staff (image:WWD)

说到 colette 的员工,Uli 想起刚结业那会,不少人仍沉浸在依依不舍的情绪当中时,仅仅三星期,一群在 colette 工作的前员工便宣布另起炉灶,开设一间全新 select shop,NOUS。

(image:NOUS)

NOUS,法文意为我们。两位创办人都是 colette 的前员工,分别是曾在 colette 科技及钟表部门工作了 14 年的老员工 Sébastien Chapelle 和负责 colette 街头服饰与球鞋领域 9 年的 Marvin Dein。店铺的选址也有点妙,落在与 colette 原址不远的 49 Rue Cambon,且店内同时聘请了几位同样曾在 colette 工作的前员工。

(image:NOUS)

大概是因为创办人和 colette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自然而然会将 NOUS 和 colette 放在一起作比较,甚至未曾了解,便为 NOUS 盖上 colette 2.0 的标签。

所以,这是事实吗?Uli 可以很确定地和你说,并非如此。不过,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接下来不妨来看看这两家店到底有何区别吧。

无可置疑,到底还是 colette “培养”出来的,Sébastien Chapelle 和 Marvin Dein 骨子里还是有着那份艺术涵养。所以不难发现,NOUS 确实沿袭了 colette 结合艺术、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生活方式。

(image:NOUS)

NOUS 和 colette 最大的相似之处便在于举办各种 pop-up store 以及店铺橱窗装置展示,每个月都会和不同艺术家及设计师合作,例如有浮世绘艺术 UKIYO-E PROJECT、法国艺术家 JR 等等。

(image:NOUS)

“这家店其实是由一位欧洲投资者投资,他是 colette 的忠实顾客。过去我们在 colette 的工作经验丰富了我们的想法,同时令我们获得支持去延续这个故事。”Chapelle 及 Dein 曾强调,NOUS 绝非什么 colette 2.0。

(image:NOUS)

哪怕未曾亲临其店,只要你打开 NOUS 的官网会发现,在选品上,其实和 colette 有很大区别的。

NOUS 贩卖的商品主要和两位创办人擅长的领域有关,总的来说以男士街头潮流、3C 产品以及生活方式产品为主,涉及钟表、科技产品、眼镜、配饰、书籍、街头潮服及球鞋等,但暂未有计划售卖女装。

NOUS 店铺售卖的部分商品。(image:NOUS)

如今,NOUS 在巴黎、日内瓦、伦敦、迪拜等地已有 6 间店铺。据说在瑞士私募基金 21st Luxury 的支持下 NOUS 正实行全球扩张计划,接下来其全球第七家门店将在美国迈阿密开业。

纵然 NOUS 是由 colette 原班人马创办,说到底还是远不及 colette 对时装潮流人士有着如此多的爱恨交缠,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有机会能到店里逛逛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吧。

(image:NOUS)

Sarah 曾在某个采访里提到,“我们一直不愿为 colette 出版一本书,因为我们觉得,店内的氛围无法转换到纸张上......你必须亲身经历才能体会那种感觉,那是属于巴黎的特殊年代,永远都会是最独特的,但我们已经展开新纪元了。”

(image:colette)

colette 在它最美好的时代选择优雅地退场,将来也会有其他选货店出现。如果要说 colette 的终结最后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我想除了经典和回忆外,还有一个“方向”,促使我们思考未来零售业的面貌和可能性。

如果你手上有 colette 以前的 Tee,把它们收纳到 Steppyplus 最新推出的 ART-T 画框里面,绝对是最佳操作,嘻嘻。(image:colette)

开设概念店的想法不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究竟未来会有什么突破性的方式去展示衣服和其他类型的产品呢?可能就需要你我他去做了。

(image:colette)

最后,说了这么久的《colette, mon amour》全片呢,sorry,Uli 我也搞不到。但,预告片还是能让大家解解渴的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T0YC3IBiuFnsJQV-w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