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贴秋膘”大全!不要怕长胖,秋天养生要多吃!

2019-09-26     漫成都

谁能想到?我们有一天会“望猪兴叹”。

在和鸡鸭鱼牛羊肉等PK中,总是被票选为最受国人欢迎选手的猪肉,最近在价格上也开始扬眉吐气,一路飙升,让不少人感叹连猪肉都吃不起了。

昨天晚上,我去路口常去的包子店,发现门口,也悄悄贴上了一张A4纸,白纸黑字写着:小店扛不住了,一个包子涨价5角,肉价一跌马上恢复原价。

你最近是不是也少吃猪肉了?有没有一点想念它呢?没关系,我帮你给吃肉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借口,那就是:贴秋膘!

俗话说得好,春养骨头秋养膘,养秋膘,是一个传承多年的民俗。

话说回来,为啥要养膘?

在过去,民间有一个流行的行为,那就是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如果体重减轻了,就叫“苦夏”。想一想,夏天体重变轻,这很好理解,天热没食欲,饮食也清淡,自然就瘦了。

过去的人,往往以胖瘦为标准,并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女性都想身材好,一味追着瘦,天天闹着要减肥,瘦了自然就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贴秋膘的首选,就是吃肉,以肉贴膘。

肉怎么吃?南北还有不同讲究。

北方通常是烤肉,汪曾祺就写过,北京人贴秋膘,就是烤肉。烤肉还分文吃和武吃,文吃是让后厨烤好后送到餐桌上,武吃是自己烤,得站着,或是一只脚踩在长凳上,因为大火烤,人热,衣服穿不住,大火烤着,大都脱得只穿一件衬衫,“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

南方要精致许多,特别是江南地区,一个代表就是吃螃蟹,无论是李渔还是曹雪芹,都有描写,不过现在秋天吃蟹也成了举国流行,“河蟹至十月与稻梁俱肥”,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蘸点姜醋汁,秋天正是吃螃蟹最好的时节。

无论是北方烤肉,还是南方吃蟹,还有各种牛羊肉进补,贴秋膘,都是把动物的“膘”给贴到人身上。

和人一样,其实秋冬,也是动物养膘的时节,牛羊过冬积蓄脂肪,虾蟹准备产卵,连猪也是这时候开始慢慢变胖的,而它们的肉,就进补到了人身上。

不光是吃肉,为了能找点理由吃东西,以前的吃货们也是拼了,关于秋天的吃喝,全国各地,各有讲究。

山东人立秋会吃面,“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这都很常规,它们还会吃一个特别的,叫做“渣”,是一种豆末和菜做成的小豆腐,据说是“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可以预防肠胃不好。

浙江吃的,和山东的“渣”有点像,舟山地区,会给小孩吃萝卜子、炒米粉等调和的食物,以防积食。镇海、奉化一带,还有给儿童喝绿豆粥、服酒曲的,叫做“祓秋”,寓意是孩子吃了,长得又快又壮。

天津人要啃秋,又叫咬秋,是在立秋这一天,买一个大西瓜或者是香瓜,全家人围在一起啃,理由跟之前一样,据说也是可以对肠胃好。不过,这个还有典籍盖章,张焘在 《津门杂记》中写道:立秋之时食瓜,日咬秋,可免腹泻。

江苏人也要吃西瓜,理由换了一个,说是可以“不长秋痱子”,无锡等地方,还要把西瓜和烧酒一起吃,理由仍然是“腹泻很忙”。

杭州流行吃桃子,立秋那天,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吃完了还没完,要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我们四川人当然也有讲究,一个说法喝立秋水,一个说法是吃凉宵。

立秋水,我在查一些民俗词典时,说是全家老小各饮一杯,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水是什么水?根据相关资料爬梳,应该是井水,立秋日,大人从河里或者井中取水,给小孩子喝下,按照过去的思路,喝了立秋水的小孩,哪怕秋冬喝了生水,也不容易腹泻,仍然是“腹泻很忙”。

讲究一点的,还有用井水煮小赤豆或黑豆水喝的,从唐宋时起,有在立秋日用秋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具体是“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据说也是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在一些书里,川东的风俗,是要在立秋这一天吃“凉宵”

什么是凉宵?据说是用糯米制作、再进行冰冻的粥,立秋吃凉宵,寓意夏日结束,秋日来临,并且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

凉宵如今在四川没怎么听说,云南一带倒是有,丽江的冰粉凉宵很有名,仔细对照了图片,应该就是我们的凉虾,凉宵、凉虾,读音也很相似,可能是一种食物,只是凉虾多用米来制。

立秋水、凉宵不过是一个意头,事实上,四川人的秋天,吃得可多了。

美食家车辐,著有一本《川菜杂谈》,里面就写了凉爽的秋天,按中医来讲五脏属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气之郁,应当“平补”,没有病的健康人可以食补,“可食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

不过能补秋膘的,当然还是肉,在四川,随便问个寻常人家,秋天要吃什么肉,倒是没有讲究,各种做法都在吃,炖肉、烤肉、白切肉、红焖肉、红烧肉…… 不光是猪肉,鸡鸭鱼一样吃。

总有人能把养秋膘搞出花头来,比如李劼人。

写出《死水微澜》的他,还当过成都市副市长,据说就拿手一道烟熏兔,他的朋友回忆,留学法国时,他们想吃,李劼人说,必须要用花生壳来熏,才能吃到真正的家乡味,采买的朋友不知道花生的洋名,只好画图,跑遍了巴黎的旮旮角角,才在郊外一个了吉卜赛人手中买到两斤。

李劼人

张大千的花样更多,每到秋天,他就喜欢操办一桌川菜,大宴宾客,他自己研发了不少菜式,最喜欢用的调料是四川泡菜。

招牌菜一个是“大千鸡”,据说是他的独创,还曾在日本发扬光大,由嫩鸡丁和青辣椒、红辣椒、胡椒、花椒、豆瓣辣酱等一起烹调,口感细嫩滑润,微辣不燥,与川菜中“宫爆鸡丁的荔枝味、怪味鸡的怪味、豆瓣烧鸡的豆瓣味、糊辣鸡的糊辣味”等,相似又不同,独具一格,被称为“大千风味”。

大千鸡

出生在四川内江的他,最爱一道小蒸笼粉蒸牛肉,经常专门跑到牛市口,买椒盐锅盔,夹着粉蒸牛肉吃。

据说,夏天一过,他餐桌上出现最多的是粉蒸牛肉,这道菜,要放大量豆瓣、花椒,有些人还要放干辣椒面,张大千对干辣椒面都很讲究,一定要自家自炕、自舂,再加上香菜,在台北吃不到粉蒸牛肉时,他干脆自己做,小蒸笼换成大蒸笼,米粉换成玉米粉,结果大受欢迎,成为又一个“大千风味”。

粉蒸牛肉

这倒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猪肉涨价有什么要紧?秋养膘,跟着做一个鸡肉、牛肉,就能get张大千同款呢。

文字|萌鹿

图片|漫成都资料库、视觉中国、百度百科

编辑|棐溪

监制丨王红

漫成都小编微信:jinshanmama2014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RubcW0BJleJMoPMnd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