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放置于亚洲,放置于全球,《我和我的祖国》的主创阵容都堪称豪华,匹敌一众好莱坞超级大片。
金棕榈、费比西奖傍身的华语大导陈凯歌,华语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一白、管虎,镜头语言婉约知性的华语女导演薛晓路,商业性艺术性俱佳、堪称华语电影爆款制造者宁浩、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扬名海内外的青年导演文牧野。
还有甘当绿叶的五代导演田壮壮、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的缔造者吴京。
大导云集,演员也是不容小觑。
戛纳影帝葛优,金马影帝黄渤,金鹰视帝张译,金马影后惠英红、周冬雨,金鸡影后宋佳,还有张嘉译、佟丽娅、王千源、杜江、刘昊然等五十多名一线明星倾情参演。
可谓星光璀璨,众星云集。
但这部百亿阵容的电影还未上映,争议担忧就蜂拥而至。
如演员角色如何合理分配,番位问题如何处理,七位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如何统一于一部电影,七个独立的故事如何实现巧妙的过渡与联接。
最为重要的是,《我和我的祖国》能不能避免成为空洞的"数星星"电影,为主旋律谱上新音符。
《我和我的祖国》
点映成绩垫底,首日排片未有明显优势,所有人都期待《攀登者》再创华语电影新高时,《我和我的祖国》逆风翻盘。
首日入账2.8亿,比排片领先的《攀登者》多出1.2亿元。
口碑更是领跑国庆档,豆瓣评分8.2,猫眼9.7,淘票票9.5,实现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真诚、动人的故事面前,观众情不自禁地哭,不由自主地唱,发自内心地笑,所有的担忧烟消云散。
影片上映前,总制片人黄建新接受采访时,坦然表示,他们曾尝试用特效转换、剧情联接的方式实现七个独立故事的完美过渡,可惜失败了。
不得已才采用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用不同笔尖下的文字实现了过渡,用同一情绪下的笑点、泪点、燃点感染观众,联接故事。
开场第一段,管虎执导、黄渤主演的《前夜》就奠定了影片的情绪基调:笑中带泪,泪中有燃,所有的看点又归属于赞美祖国的大情绪。
战争结束,开国大典临近,中国的四万万同胞、北京城的老少爷们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享受着和平的空气。
但角落处,筹备委员会还在为开国大典的成功举办,做着最后的准备与检查工作。
黄渤饰演的林志远便是电动旗杆的设计师以及负责人,所有人认为肯定能成功,可他却要保证那绝对的百分之百。
千辛万苦地复制同比列旗杆,一遍又一遍的地试验调整,却仍旧挡不住意外难关一个又一个的出现。
所有人都嘲笑他傻,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傻,但是当问题被成功解决,红旗在10月1日成功升起时,所有人对他投来赞赏的目光。
他却在巨大的喜悦中怅然若失,直到走出天安门的那一刻,他高兴到跳了起来。
观众也跟着他笑了起来。
黄渤是影片第一个笑点,那山争领衔的《夺冠》则是影片的第二个笑点。
1984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东道主美国争夺最终冠军,上海弄堂里,大爷大妈、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门为中国队加油。
这时,修理工的儿子东东成了弄堂里最忙的人,不仅要为大家调整天线,还要赶着去见心仪女孩小美最后一面。
左手是小美的分别,右手是女排的呼唤。
纠葛许久后,这个不谙世事的男孩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最正确”的选择。
除了黄渤、山争,还有奥运司机葛大爷、飞行员男友雷佳音都贡献了极具笑点的表演。
不仅笑点满满,影片中的泪点也分量十足。
张一白执导,任素汐、张译领衔的《相遇》从开始的第一秒就让观众热泪盈眶。
祖国西北的的秘密基地中,精心计划的核试验又一次失败了。
所有人都在紧急撤离时,研究员高远用血肉之躯取出了即将爆炸的核燃料,成功阻挡了更大的失败,可他的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
特殊的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将所有秘密藏在心底,即便是临终之际也不能告诉自己的爱人与家人。
某日,他终于逃出了医院,并在熟悉的公交车上与他内心中不断呼唤的那个人相遇。
公交车缓缓行进,爱人向他吐露心声,埋怨、恨意,以及那从未改变的深深爱意。
人群裹挟下,他们相遇了,可转眼间人群就让他们分离,永别。
同样的泪水还出现在导演文牧野执导的《护航》中。
吕潇然是女飞行员队最出色的飞行员,男飞行员都望而却步的8,她敢硬着头挑战。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让马小军灰头土脸的大烟囱,吕潇然也敢飞身跃下。
争强好胜,不服输,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成为最好。
但阅兵之际,最好的她成了备份护航飞行员,而这一切都因为她太好了,好到可以代替任何人的位置。
拼尽全力的付出却换来了“糟糕”的结果,泪水喷涌而出,但作为军人,她必须服从命令。
她没能参加阅兵,但她仍旧是最好的、最应受人最敬的女飞行员。
作为主旋律电影,燃点当然必不可少。
开国大典,北京奥运,抗战胜利阅兵,原子弹爆炸,汶川地震,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沧桑与荣辱,有着太多值得大书特书,值得铭记的时刻。
《我和我的祖国》中,导演更换了主旋律常用的英雄视角,用小人物的故事描述大时代,用我的视角讲述祖国。
用燃点十足的大事件,将我和我的祖国连到了一起。
薛晓路导演的《回归》、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陈凯歌执导的《白夜流星》无疑是影片中最燃的三部分。
历经大大小小几十次谈判后,香港回归日期终于敲定,6月30日23:59降英国旗,7月1日00:00升起中国国旗。
英国提前完成,全场肃静,中国礼兵默默读秒,不差一毫一秒,00:00国旗缓缓升起。
聚光灯下,一毫不差的庆典足够动人,聚光灯外,帮助校对手表时间的香港小市民也落下了热泪。
《北京,你好》则把镜头对准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全民喜迎奥运,出租车司机葛大爷却遇到了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手中唯一一张入场券是用来获得自己孩子的原谅,还是送给只身前往北京的四川男孩。
5...4...3...2...1
盛典开始,鸟巢外的他热泪盈眶,为祖国高声呐喊,与祖国共庆盛典。
或许,我们一生也无法登上竞技场为国争光,但只要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到力所能及的好事,亦是为国增光。
上映后,《白昼流星》成了大V口中最烂的一部分,从故事到人物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我个人的观影感受中,这却是整部电影中最燃的一part。
很长一段时间内,受限于地域、自然、交通,每每讲起西部,人们联想到的总是西部大开发、西部大扶贫,很少能与科技、与盛典联系到一起。
但,载人航空事业却让全国人们记住了酒泉发射中心,记得了中卫云数据,知道了神舟十一号降落的四子王旗。
沃德乐和哈扎布幼年丧父,漂泊无依,终日靠小偷小摸为生,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幸福的家庭,如果再没有一个积极的强刺激,他们很可能浑浑噩噩一生,甚至锒铛入狱。
直到,白昼流星降临。
他们被航天英雄称赞,被祖国的繁华点燃,被强大的精神力量感召,并决定成为一个好人。
主旋律电影的魅力真的只是简简单单地再现一段历史,勾起一段集体回忆吗?
《我和我的祖国》的出现告诉我们,不,它们还能创造一段回忆。
张译出场时的淡淡抽泣,葛大爷出场时的放肆欢笑,看到国旗升起时的鸦雀无声,看到女排夺冠时的集体欢呼,听到音乐响起时的轻轻跟唱,电影结束时的全体鼓掌。
电影里小人物讲述了自己和祖国的故事,电影外的小人物也拥有对祖国的新的记忆。
没有大人物的大开大合,却有着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有着小人物的集体情绪的主旋律。
牛掰格拉斯。
码字民工:小配角
免费编辑: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