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贵阳气温刷新入冬以来新低,你感受到了吗?

2019-11-28   贵阳发布

自从进入11月后

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

贵阳的气温不断走低

大家也已正式“脱单”

换上了棉衣

不仅如此

11月27 日清晨

贵阳气温仅 3.1 ℃

刷新今年入冬以来新低

而且

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仍将持续

受强冷空气影响,贵阳气温一低再低。11月26日,据东山气象监测站监测,早晨7时还是6.3℃,下午16时就降到4.4℃,直到夜间23时,最低气温降到3.1℃,刷新了入冬以来气温的最低值。

持续性的强冷空气让市民赶到“措手不及”,市民出行已是“重装上阵”,就算穿上羽绒服仍然感到冷。贵阳市气象台副台长李扬介绍,3.1℃的气温其实不算太低,只是这次冷空气的持续时间长、强度也比较大,加上毛风细雨,大部市民还没有完全“适应”罢了,“冷”其实才刚刚开始。

小布从贵阳市气象台获悉

其实从本月18日开始

贵阳市各地已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

气象学上规定,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就算进入冬天,第1天即为入冬之日,也就是说当连续5天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时,那么第1天就是入冬,按此标准,贵阳市各地在本月18日已经正式进入冬天,并将持续到明年2月。

进入冬天,除了寒冷,

大家最为关注的应该就是

下雪带来的美景和凝冻灾害天气。

到底今年冬季天气会是个什么样呢?

据气象部门介绍,

今年的冬季可能会是暖冬。

具体到贵阳

从预报来看,预计贵阳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平均气温为4.5~6.5℃,与常年同期相比略偏高0.1~1.0℃;冬季降水量为70~11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偏多1至2成。

贵阳市气象台工程师周博扬介绍,就算是暖冬,并不等于说就没有低温凝冻,今年的凝冻天气多多少少还是有的,只是强度和持续时间还有待“商榷”,不过越冬物资该准备的要提前准备,该防范的也要提前未雨绸缪。

小布提醒

进入冬天,气温降低,

冬季的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

要注意这些传染病!

一、流感

每年10月以后,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一般4~6月是高发季节,但部分地区在10~11月还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三、诺如病毒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毒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四、肺炎

冬季肺炎也较高发,肺炎目前还没有被纳入传染病,但有些肺炎是可以传染的。比如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

肺炎球菌性肺炎也是冬季高发的传染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肺炎球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成人和儿童的鼻咽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一个咳嗽或喷嚏就可以将带菌的飞沫散播在空气中,一旦宝宝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便伺机入侵身体各个部位。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我国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

希望大家做好防护

健康过冬!

来源丨贵阳网、知知贵阳、健康中国

编辑丨陈晨

编审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