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熊孩子”的新闻不绝于耳,有在餐厅大声喧哗的孩子,有在旅游景点随手涂鸦的孩子,也有在电梯里摁遍所有楼层的孩子……可以说,大家对这些在公共场合缺乏家教的不文明行为是深恶痛绝。
公共交通作为很多人出行的主要方式,这里面既上演着“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感人一面,也上演着“你争我抢”“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孩子的教养如何,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日,在某地铁里就有一对姐弟为大家展示了什么是“教养”,什么是“文明礼让”,他们仅用一个小小的举动便让所有乘客为之点赞,让我们明白“家教”的重要性。
地铁作为我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我们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被其拥挤、吵闹所困扰,尤其是有孩子乘坐时,就更免不了喧哗吵闹。
可图片中的这对姐弟,虽然年纪看起来也都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可他们在乘坐地铁时却十分安静。只见弟弟手里紧紧拿着一把吉他,老实地挨着姐姐坐着,看着真是乖巧懂事。
估摸着地铁里没什么人,弟弟就把吉他放到了旁边空着的座位上,可没过多久,地铁里的乘客渐渐多了起来,这时有些人因为没有座位不得不站在旁边。
细心的姐姐似乎发现了什么,她赶紧把吉他从弟弟身边拿了过去,然后放在了自己的腿上,然后又让弟弟往自己这边靠了靠,这样就能多腾出一个位置,好让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虽然这是个极小的举动,却让周边的乘客打心眼里觉得欣慰,有心的乘客还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上传到了网上,引全网点赞,坦言:有教养的孩子最美!
不少网友在网上直呼:有教养的孩子是最美的!也有网友说,良好的家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富,这远比什么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还有网友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这家的父母也一定很优秀!
尽管孩子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能会因好奇、好动等原因做出一些不太礼貌的举动,比如大声喧哗、随意触摸,但这并不能成为孩子缺乏“教养”的原因。作为父母,要懂得“共情”,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困扰,并及时予以劝诫与引导。
1.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
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母什么样,往往会对孩子形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最喜模仿父母的言行。如果父母能及时约束自己的言行,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其学会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那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呢?
2.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用语及一些公共礼仪
在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就会教他们一些日常用语,比如“你好”“谢谢”“再见”等,这些话虽然很简单,但却给人一种乖巧懂事的感觉。父母也要及时教给孩子一些用餐礼仪、乘车礼仪等,让孩子学会礼让和分享,并尽量不去打扰到别人,这样也会给人一种有教养的感觉。
3.必须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自主承受后果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学习交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大人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当孩子违反这些规矩时,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罚站、做家务或是物质惩罚。
4.通过阅读、交友等方式弥补孩子不足之处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懂礼貌的孩子,每日与其相处,自然也能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样,阅读不仅能增长孩子见识,也能更系统地教会孩子如何礼貌待人。
约束孩子的言行,让孩子讲规矩、懂礼貌,不只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为了让父母省心,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让孩子不再“熊”,需要我们每位家长从自身做起。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