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引力,质量越大则引力越大,我们能够脚踏实地的生活在地球之上,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颗密度适中的岩质行星,拥有强大的引力。
只要是在地球引力范围内的一切物质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从人类到动物、从山石到空气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有了引力,地球才有了大气层,才具备了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引力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引力也限制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所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设法对抗地心引力了。终于人们飞上了天空。
实现了飞翔之梦的人类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开始设法彻底摆脱地球的引力限制,飞到宇宙中去,终于,这也成为了现实。
速度是摆脱引力的关键,要想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那么就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千米。
在宇宙中,大小不一的天体很多,有些天体的质量要比地球小得多,如果人类站在那些小质量的天体之上,那么只需要轻轻跳跃就能够跃起相当的高度,只需要稍加用力就能够奔跑如风。不过这一切也只停留在理论之上,我们最多也就是在科幻电影中体会一下这种有趣的感觉。
因为这些小质量的天体通常都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它们微弱的引力甚至都无法留住大气。
不过这些星体质量虽小,但要想从这些星体上离去,也是需要一定的速度的,速度只有足够克服星体的引力,才能够飞往宇宙。
那么宇宙间有没有星体小到不需要借助任何飞船,只要轻轻一蹦就可以克服引力飞往宇宙呢?这就需要计算一下了,一般来讲,直径在5公里左右的岩质小行星的逃离速度只需要每秒2.5米左右,这样的速度,我们只需要尽力奔跑就能够实现。而在宇宙中,像这种小行星多如牛毛,只不过我们不可能真的站到上面去。
宇宙中天体的引力取决于天体的质量,而非体积。
在宇宙中有一些天体的体积看起来很小,可是它们的密度却极大,所以引力也极大。
举例而言吧,我们的太阳在寿命用尽之后会坍缩成为一颗白矮星,而比地球大一些的恒星则会在一次超新星爆发中坍缩成为中子星,如果质量再大一些,那么则会最终坍缩成为黑洞。无论是白矮星,还是中子星或黑洞,都拥有者极高的密度,自然也就拥有者强大的引力。以中子星为例吧,你知道一颗直径在10公里左右的中子星的质量可以达到何种程度吗?基本与太阳相仿,甚至超越了太阳。
要知道,太阳的直径达到了约1392000公里,而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中子星就可以与之媲美,可见中子星的密度之大。
人如果站在这样的一颗中子星之上,根本不可能移动分毫,更不要说行走跳跃了。
其实,人非但不能够在其上行走跳跃,还会被中子星强大的引力所压扁,届时,我们的身高就要以微米或更小的单位来计算了。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蚁人和量子领域。至于黑洞就更不用多说了,不要说人类,就算是巨大的恒星,都会被黑洞强大的引力牵扯撕碎,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以完整的姿态进入到黑洞的视界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