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是经理级以上企业干部必备的职业素养,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选人8大流程、面试10大黄金问句、人才招聘11大死穴、12种谨慎录用的人,以及岗位测评的64大检测题。有了这些工具,就算没有专门培训过人力资源,闭着眼睛招聘,老板都会喜欢。
你们公司以后做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一对一地沟通。初试就是培训,就是展示公司。
面试者把握一个原则:我先不听你讲,我先跟你把我讲一遍,让你了解一下我们公司是什么公司。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现在的人出来找工作,多数都不是为五斗米折腰的,不是为了两千三千的工资,而是要干一个有未来的事儿。所以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干这个行业就是有未来。
如果过去你没有一套系统,你在这个方面没有梳理过就很可惜了。
有的人说等我有人才了我再来搞套系统,但你要明白,你没有系统你是不会有人才的,因为系统是因人才是果。
企业机会就是告诉你,你在这么大的一个行业里面凭什么有一席之地。
比如微观面试官会跟面试的员工说:“我们在培训教育行业做的是企业智力服务,我们用的模式是O 2 O的教育平台。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让老板带着高管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学习。
没有什么公司能像我们这样去做的,同时我们给大家服务的核心价值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创新的方式,未来你的企业只有一条就是拥抱互联网”
现在的求职者不是80后了,是90后、95后,甚至是00后,别忘了00后今年18了。所以未来就是95后00后的天下,这一群人没有哪个吃不饱饭,他们随便做个代购都能挣点生活费,钱已经很难撬动他了。
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必须要用梦想、使命、价值观去凝聚,如果你没有一颗有趣的灵魂,你很难再跟这些年轻人打交道。
没有文化的团队,你如果只有机制,你们就一定会遇到有能力但是没立场的团队,你永远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跟你交心。
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味道,就是喜欢什么样的人。
比如微观就喜欢正直善良的人,你是不是聪明能干我们还放到第二步,如果这个人一进来一股铜臭味,不给钱就不干活、不见兔子不撒鹰,这个味道的员工根本进不了微观学社。
跟优秀的人共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激励。
你要去收集哪些客户跟你们合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和成果;
你们公司哪些员工从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哪些人买车、买房、娶媳妇了,哪些人从以前的一个司机变成营销总监了。
这些案例的说服力比你讲道理要强得多。
一个人到公司来无非就是求名、求利、求发展,你公司的发展通道到底在哪儿?
中国人自古读书就为了考取功名,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多传统父母眼中,“旱涝保收”、衣食无忧更是满足了许多求职者对职业的幻想。所以相比较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那么大体量的应聘者,自然能选取的可用人才就寥寥无几。
所以对于招聘渠道来说,一定要把握广开源的原则,因为只有把渔网撒大,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捉大鱼。
很多HR都遇见过这一类人:从简历中看经验丰富,面试过程中侃侃而谈,能说会道,激情十足。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满分”的应聘者,入职以后,完全呈现“佛系”员工状态——上班打卡,下班回家,无欲无求。
这并不是面试HR没有擦亮双眼那么简单的原因,而是企业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招聘系统。在紧要的关头选择错误的人来“江湖救急”,这类人不但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给公司带来了很大损失。
明星有光环效应,企业也有光环效应。
1、颜值光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HR在面试过程中遇见“小姐姐”或“小鲜肉”就会网开一面,不知不觉中面试标准一降再降。
2、学历光环
上学时,老师总会把成绩优异的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很多人就会把学历当成判定人才的唯一标准。而在于企业当中,很多岗位的适应力比胜任力更重要。例如:把一位科研博士安排在营销岗位,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在很多中小企业当中,HR并没有设置专岗专职,而是由其他岗位来兼职。
在面试过程中,也总是问一些形同虚设的问题,比如:你会不会用心工作,你有没有结婚等等。看似在洽谈室聊了很久,实际有效信息一点也没有捕捉到。
因为面试官不专注,所以面试过程不专业。面试的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是在挑选人才,也是求职者了解企业的第一道窗口。
很多面试官不是专业HR,对于面试过程不仅不能捕捉有效信息,还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让面试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堵塞了企业的人才通道。
饿极了再吃饭,渴极了再喝水,往往就会造成饥不择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的储备要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总是在招聘“救火式”员工,短期来看也许可以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就企业长远发展来看,是存在很大漏洞的。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群居动物生存的基础就是感情的联系和互相的依赖。也正是因为这种依赖的心态,往往会造成人的惰性和不负责任。
1、依赖老板
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会走入一个依赖误区:面试了一大轮,最后却把简历丢给老板,让他们来做定夺。但是老板又没有全程参与到面试流程,并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所以依赖老板不仅造成了人才流失,还滋生了从员工到干部的集体惰性。
2、依赖部门经理
在职场中,人的私欲会使有些领导退而求其次,选择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做员工。这样就容易造成过早触碰企业能力天花板的现象。
任正非曾说:“与高手过招,才能成为高手。”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面试委员会,多纬度评估面试者的能力价值,不错失一个有利于企业的宝贵人才。
企业中最忌讳有两套制度,一套纸质制度,一套老板口头制度。很多老板在心情开朗的时候容易做口头承诺,有些承诺甚至和制度准则相违背。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公司制度的失信甚至人财两失的局面。招聘问题其实不是单纯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发个简历,随便推荐就入职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司人才系统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只有标准化才能流程化。如果企业的各项准则要求都是从网络上拷贝粘贴的,那么就很容易让面试者产生认知偏差,也不利于内部的统一管理。面试者在入职之后,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好感度都不会太高。
如果让新兵上前线打仗,却不告诉他如何开枪,那就等于直接送给敌人去杀戮。在职场中,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也都忽视掉上岗培训这个环节。这样的员工直接去送到一线服务客户,不是伤害客户,就是伤害公司。
不破不立,企业想要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冲出重围,只有打破旧格局,才能迎来新发展。如果没有一套打破格局的这种机制,那么将很难去吸引顶尖的人才的加入。
企业破局的关键一个是在老板,一个是在招聘端口。比如:很多老板错误的认为自己的薪水应该是最多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高人要给高薪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破局者是一个企业的骄傲者,优秀人才应当得到超常规的回报。
企业人才招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岗和组织的最佳匹配,最终达到因事设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互赢目标。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创新力。
企业的人才观、招聘准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HR面试的筛选了。随着面试者越来越多,HR看过的套路也就越来越多。每个面试者或多或少都会在个人信息上“搞点花样”,让自己看上去更光鲜亮丽,但并不是每一个信息都有渠道、有时间去验证。
那么,在面试过程中“反套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反套路 NO.1:取悦问话
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给面试者一个宽松的氛围,紧张的心态也是聊不出什么有效信息的。
其次,细节决定成败,面试者表现出的每个细节都应被作为反映自身素质的依据。
HR灵敏的捕捉细节,有助于见微知著。比如:面试者的眼神和手势,有很多微动作和微表情会在不经意间“出卖”面试者。
反套路 NO.2:一问到底
如果面试者对于HR的回答比较模糊,不够具体化。HR就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追问,穷追猛打,问清各种细节,直至问到真相大白为止,这样得到的信息才是相对可信度较高的信息。
岗位匹配是企业筛选的关键,人才观契合度是HR关注的重点。HR在规避面试者无关紧要的短板时,也应发掘应聘者的发展潜力。
针对于面试流程中具体实操,微观学社根据商业人格、社会标准、沟通力、责任力等多个纬度科学设计十大文化面试问题,希望给到企业家一些启发。
一、恶意辞职或者不辞而退
恶意辞职或者不辞而退,说明他和原来的工作体系已经闹崩了,不论是从性格还是人品来说都是有缺陷的,这样的人放到公司里来,你可能是招了个“刺儿头”。
二、喜欢反悔
面试时讲好了薪资报酬,在入职前因为亲戚朋友的几句话就反悔了的。这一类人在日后工作中的承诺和决定也必然不会去笃定的执行,很可能别人的一句话就可以动摇他。
三、傲慢无礼
对接待人员傲慢无礼,这种人通常都是些谄上骄下的小人罢了。礼貌是人最基本的美德。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通过言行举止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
四、迟到、穿着随便
面试迟到,穿着随便说明应聘者根本就不重视这份工作,你可能只是他众多选择之一。人因敬畏而认真,因认真而达成结果。只有敬畏工作的人,才能在岗位上大放光芒。
五、提供不了真实证明
现如今,办假证途径多,成本低。没有真实证明或者造假,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撒谎更是人品的问题,所以人力资源部门一定要查应聘者的学历证身份证健康体检证明。
六、以前不出差,以后要常出差
很多面试者一开始可能会欣然答应。但真正上岗后可能低估了工作的难度,不管是身体惯性还是生活方式,都无法适应这种节奏。岗位不匹配,早晚出问题。
七、泄露机密
在面试过程中,不妨问一问应聘者上一家公司的一些机密问题,如果他脱口而出,那么这个人的职业度和人品都是有问题的,必然也无法保守你们公司的机密。
八、缺乏热情
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产生动力。一个人在面试时在言谈中就没有激情,那么日后肯定不会有士气,面试时眼神中没有渴望,那么日后的工作中肯定不会有成绩。
九、面试的过程发脾气
面试过程中都能发脾气,那这个人的情商问题很大。老板们切勿把这种行为当做个性,一经录用,入职后必然令你后悔莫及。
十、对你的公司一无所知
真正敬畏一份工作必然会有所准备,这份准备不仅仅是外在的准备,更加会体现在他会不会提前的去了解即将去面试的企业。如果不重视,就难以出结果。
十一、接纳条件的时候考虑太久
董明珠说:“不要和墨迹的人浪费时间。”考虑太久的人可能会有很多选择,但又不能痛下决心。找工作都这么墨迹,那么可想而知,他在真正干事情的时候会有多么墨迹了。
十二、要求提供上一家公司的条件
薪酬是公司的制度,如果应聘者去要求之前的条件,可以说他并不是来干事业的。真正求发展的人,他会看工作背后的追求,懂得用结果交换薪酬。而不是拘泥于几百块钱的差别。
没有清楚的标准,伯乐也识不出千里马。微观学社精心甄选64道价值需求测评题,运用“数据+人才 ”的战略完美告别用人误差,最大程度的将有用的人放在有用的位置上面,实现价值最大化。
下面我们将带着大家一起做一个测评。
请回答下面问题:完全如此,请打 2 分,基本符合,请打 1 分,完全不是,请打 0 分。将所得分填到题号后面。
1.我满脑子创业,并有所行动
2.我会理财,让钱能生钱
3.我比其它朋友或同学收入相对较高
4.我有独特的项目并形成了行动力
5.我对未来的事情分析较准
6.我为团队成功可以得罪人
7.我善于外交
8.我经常做而不是经常说
9.我吃饭很在意营养而且并不多吃
10.我一天睡眠平均不少于七小时
11.我很平淡看待钱
12.我时常忘记苦恼的事情
13.我几乎没有仇人,我不恨别人,并不报怨社会制度
14.我每周都运动,不少于二小时
15.我可以为了身体停下工作
16.我明白不良的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17.我认为生命是艳丽的,我可以着装与众不同
18.我没有手机简直不能生活
19.我知道很多种时尚品牌
20.我经常参加娱乐活动
21.我身上至少有二件饰品,包括美丽的包
22.我对一件物品动情即买之
23.我经常没钱,并借钱,一年至少一次
24.我对度假与玩有兴趣
25.我想有更多的压力,只要事业可以更好
26.我强调付出,从不强调收入
27.我认为只要是为公司着想,突破制度也有必要
28.我想一生都不停工作
29.我常常为公司的发展写出报告或文字
30.我经常谈出我对公司发展的看法
31.我没有吃过回扣等公司严防的事情
32.我经常做家务或公司事务,别人并没有要求的前提下
33.我与别人谈话是为了影响或控制别人
34.我没有给别人进行情感性打过分
35.我不会拍马屁
36.我能控制混乱的局面
37.我喜欢人力资源管理胜过研究与技术
38.我想做管官的官,让下级为此而快乐
39.我喜欢哲学,并了解宗教
40.我认为能处理好下级的分配问题,让他们没有怨言
41.我喜欢物理
42.我有特殊的创意,并偿试有效果
43.我有专利或专利级的产品或技术
44.我学习力强并精通某一方面
45.我不在意工作对我的回报,而在于兴趣
46.我经常思考或工作得不知时间
47.我爱看科普类栏目
48.我逻辑力强
49.我认为家是第一位的
50.我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情感
51.我不说假话
52.我为了爱人失去了很多
53.我认为承诺比生命更重要
54.我会因为情感而放弃工作或生活的城市
55.我时常想起初恋
56.我发现爱情对我的激励作用很大
57.我经常原谅别人
58.我认为我身后有追随者
59.我认为有品位,而从不说脏话
60.我是一个项目的专家,并培训别人为胜任力者
61. 我出席各级名流活动
62.我决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63.我教他们做好事
64.我赞同现行的规则,并主动提出见解而不是抱怨
计算八大项总分,高能量的人总分大于90分,低能量的人总分低于60分,比较冷静、理性。这里排除技术人群,基本低于60分。根据高低项,高低能量的人各有不同。
要理解“合适”就要先理解“不同”,需求量化评分会将为你解答“不同”以及应对方案。
评估他的未来三年走势评估,找到真正适合他的岗位,真正人尽其才。
在人才使用上,有些领导者热衷于论资排辈,一些有胆识、有能力的人才就被埋没掉。这无论是对个人来说,还是企业都是有害无益的。
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和必备能力,领导者能做到知人善任,才能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焕发生机。但在实际工作中,知人善任却不那么容易,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需要加以清理和克服。
现在加入VIP,只要499元,即可学习《战略人力资源,人才选、用、育、留》、《薪酬杠杆》、《微营销打造流程化收钱系统》、《从战略到结果的管控兵法》、《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攻略》、《股权实操》等28大专题,400节视频管理大课!
温馨提示:订阅成功后,免费进入老板帮学习圈,关注“微观学社”,私信“招聘”还可免费获得以上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