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日本国鸟,16年前在日本灭绝,而中国秦岭的农村却常见

2019-11-26   锄禾园

日本人对于朱鹮很喜爱,这朱鹮有着优美的体态和通体洁白的羽毛,尤其是日本皇室更是把朱鹮带上了神的光环,寓意吉祥的朱鹮在日本民间也是备受欢迎,成为了日本人心中的国家吉祥物,也被人称作是日本的“国鸟”。

朱鹮原本生活在中国、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这片土地上。但命运却各不相同。在俄罗斯,1963年朱鹮灭绝。在朝鲜半岛,1975年朱鹮灭绝。1981年,日本仅存5只野生朱鹮,为了让朱鹮能够繁衍生息,日本人捕获了这最后的5只并进行人工饲养。

也不知道是人工饲养方法有误,还是时机不对,日本人的执着和热情最终还是没能让朱鹮活下去。1985年,又死了2只。剩下的3只没有办法,只能找中国借来朱鹮,以维持种群。但依旧没能保住最后一只朱鹮。2003年,最后的一只朱鹮在日本死亡。这只日本最后的朱鹮死时已经36岁(相当于人类100岁)。

朱鹮比较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生活。但由于高大的乔木逐渐被人类砍伐,原本曾广泛分布在东北、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和海南的朱鹮,已经很难寻觅到朱鹮的影子。加上适宜朱鹮觅食的水田多数被改造成旱田,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朱鹮自身的繁殖能力低下和抗天敌能力太弱,也使得朱鹮在我国濒临灭绝。

那世界还有朱鹮吗?有。在中国。在日本行动的同年,1981年在秦岭南麓陕西洋县发现了7只朱鹮的影踪。发现朱鹮后第7天,当地成立了“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寸步不离地保护野生朱鹮。之后,洋县地区开始限制农药的使用,对林木的砍伐和垦荒等活动也全面停止。而科研院所则成功实现了朱鹮的人工繁育难题。

与此同时,当地的农民也没闲着,农民对朱鹮的保护也深入人心,农民如果发现了受伤的朱鹮,就会立刻汇报给派出所、野生动物保护站、朱鹮救护饲养中心,政府、农民、救护机构和科研院所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朱鹮最后的家园。

秦岭的自然条件加上当地农民的有力保护,科研院所在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方面双管齐下,中国的朱鹮种群开始得到恢复。从1987年的7只,增长到了2019年的3000多只。在灭绝边缘的朱鹮,终于在中国被挽救回来。

日本对待野生动物的保护,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已采取的。而中国则是悄悄的在行动。而今,在中国的北方秦岭地区的水田中,经常能看到有白色的长脚的“鹤”形动物,这其实就是环境转好之后,朱鹮又重新回到了自然、故乡。现在的洋县,农民的水田边,树丛中,经常能看到朱鹮在嬉戏,而在更远的安康、宝鸡、渭南,都陆续传来发现了野生朱鹮。

朱鹮的重生,其实告诉我们,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于是人类自废武功,最后还是会伤害到人类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态,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年,您在农村的田里,河里,有没有发现那些多年不见,又重新归来的昆虫和鸟类呢?欢迎文末留言区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