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的来源
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而改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枯山水景观特点
1.清纯
清纯自然是枯山水意境最为直接的感受,像是自然里的人工工匠,对于每一处的设置都是自然的感觉,重点表达了对自然的一种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其中不会出现过多的人工修饰的痕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淡雅。
2.自然
枯山水的营造是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这使得园林具有很耐看的的特点,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细细体会,一种自然与人合二为一的状态。
3.禅意
13世纪鉴真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了佛教宗派禅宗,反映了修行者的心中追求的一种苦行和自律的精神,所以日本对于以往的,庭院水池有了很多的改变,减少了池泉的造型设计。
4.小巧
小而美就是这个道理,枯山水有很多小巧精致的地方,比如枯树的枝丫,砂砾中的小座椅,通过一些小巧的物体在相对较大的庭院中进行点缀,疏密有致的排列,让人看着就是很有规律而且心情舒畅。
必备元素
就极简主义极致而言,最典型的是日本枯山水,即无水之庭,虽然其来自于水庭,但却与水庭有所不同,比如枯山水将宗教美学中的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没有水体、岛屿以及乔木和小桥元素,只有石块、白砂以及苔藓等几种元素。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很多园林造园者是僧侣,或被称为是立石僧。比如,成就卓越的梦窗疏石。
对于枯山水而言,其通常是采用写意手法来体现山海,仅仅依靠观者的感悟、联想等,采用多元化的形态,将天然石块代替岛屿、山峦,并且将它们置于白砂之中;砂面上被耙出水诸如波纹等形状,以此来体现江河湖海;或者利用苔藓、草坪等,来代表大千世界;或者是精心修剪的绿篱来代表海洋。
运用于庭院设计
日本枯山水发展至今,备受各国百姓欢迎,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在一些庭院里、公园里、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既增加了艺术气氛,又拓展了空间。
东林春景:专注庭院设计、施工、养护
东林春景:做庭院行业的“海底捞”
注: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