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2019-10-17     和合呵禾

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山海经》 中,就有了关于伏羲和女娲的记载。古史传说中的伏羲教人们结绳记事,结网捕鱼,驯养动 物,于是我们人类才学会了计数,产生了渔业和畜牧业。女娲以泥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千百年来,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繁衍后代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唐《伏羲女娲图》 (绢本,设色),纵184厘米,上宽85厘米、下宽75厘米 ,1967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76号墓出土 。

吐鲁番的伏羲女娲图,出于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 现,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 者身旁。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 身,蛇尾交缠。二人上方有以象征太阳的一周画圆圈的圆轮,尾下是象征月亮的一周画圆圈的 半月,画面四周画象征星晨以线连接的圆圈。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女娲执规象征 天,伏羲执矩象征地。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纪初发表 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 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 祖形象非常相似。以化生万物为名,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 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

唐 伏羲女娲像页 (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所藏,纵左222.5cm,右231cm,横上115cm,下94cm。

圆圈以象征日;尾下有下弯月牙一,周画圆圈以象征月。画面四周面遍布大小相等的圆圈,部 分以线相连象征星辰。

吐鲁番高昌国至唐西州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许多伏羲、女娲绢画,画面形式大致相似:人 首蛇身,交尾相拥,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绢画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周围布满丝缕相连的星 辰。整幅绢画上宽下窄,与棺形相似,常覆盖于棺上,也有盖于尸上或置于尸旁者,还有张挂 或用木钉固定于墓顶的情况。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伏羲女娲绢画系1963年4月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1963年1 2月由新疆博物馆拨交故宫博物院。据阿斯塔那古墓考古报告中所示,同期出土的此类绢画共 有数十件。在墓室中一般都是画面朝下,用木钉钉在墓顶上。一般认为伏羲所执矩象征地,女 娲所执规象征天,用以配合画面上的日月星辰,为墓室营造一个小宇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6bK2W0BMH2_cNUgdx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