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火葬会被替代吗?国外出现了“堆肥葬”,人体30天化成土壤

2019-12-12   趣味探索

趣味探索讯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从尘土中来,自然最终会回归尘土中去,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一般来说,人死后安葬方式虽多,有水葬、火葬、土葬、悬棺葬、塔葬、衣冠冢及天葬等,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是以火葬和土葬为主流,尤其是我国,几乎全面实行火葬,土葬方式变得越来越少了。因为火葬存在不少好处,节约土地资源,节省木材资源,防止传染病等,所以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科学埋葬方式。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埋葬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埋葬方式,“堆肥葬”。那么什么是堆肥葬呢?就是把人死后变成肥沃土壤,成为植物肥料,这符合了“回归尘土“的说法。事实也是这个样子,不管用什么样方法,千年万年后人最终还是会回到尘土中去,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事实,没有人能够逃脱,哪怕是一直希望能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也难逃命运安排。

根据《太阳报》、《科学警报》、《独立报》等网站消息,美国一家名为Recompose的私人公司创新出“堆肥葬”,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老板名为卡特里娜·斯派德(Katrina Spade),多年来她一直在研究最科学埋葬方式。在埋葬方式方面,当然不是个人说了就是算的,还要得到法律支持和认可,而“堆肥葬”在2019年年初就已经得到了美国法律支持,到2020年5月就可以正式运营了。

“堆肥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Recompose公司已经建造了75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容器”,为六角矩形,这些容器用来停放死者身体,然后被数百斤碎木片、苜蓿、干草覆盖,最后封存在六角矩形容器内。容器的通气量和温度将会被控制,更适合自然细菌和微生物发展和繁殖,加快分解过程。大约在4周时间后,身体和碎木片就会转化为土壤。

据了解,一个人可以转化为900公斤至1400公斤土壤,然后这些土壤返回给死者亲人或朋友,它可以直接存放起来,也可以用来种花、种草,甚至是埋起来。也可以选择将这些土壤留下,成为华盛顿州贝尔山森林的土壤。Recompose公司在报告中显示,跟火化相比,“堆肥葬”只使用1/8火化能量,至少能节约了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的确看起来比较绿化环保,大大减少了碳排放。

从科学角度看,“堆肥葬”节约了土地资源,节约能源,控制了温室气体排放,的确看起来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未来火葬会被这种方式所替代吗?从人情事故、风俗习惯角度来看,“堆肥葬”很难被人接受,因为数千年的传承文化,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得过来,毕竟各地区受到了传统观念和习俗约束。目前这种埋葬方式,还只是刚始于国外,处于试运营状态,大家只把它作为一种见识。有趣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