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并不缺水,但人类必不可少的淡水却只占总水源的2.7%,其中99%的淡水都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冰川和雪原中。也就是说,全球76亿人口实控淡水不足1%,水政专家因而表示:2030年将有三分之二人口面临水危机,南非则提前十年成为第一个“零日”国家。
零日(Day Zero)在此时颇有“世界末日”的意思,代表南非正式进入用水危机、过半水龙头被关闭阶段。然而,2014年降雨多到爆发洪水的南非开普敦,还因库容接近峰值而被授予“非洲最不缺水城市”,3年后又拉响“警报”:已有100万户家庭被切断水供应。
2018年颁布的“全球最缺水TOP20”中,开普敦与南非都没有上榜,为何双双被联合国与非盟警告为“最缺水城市/国家”呢?因为南非工业用水的比例远比生活用水要多,人均实际用水量比全城断水的巴西首都还低3%,尤其是2017年旱季,全国六大水库都面临停摆。
最大水库西沃特斯洛夫的蓄水量不足平时13.5%,直接影响数百万居民和总值近千亿美元的工厂,就连火电站也因冷却水供应减少而被迫降低产能。至此,南非开普敦率先展开“零日”计划,具体措施有提高水费、限制用水用电以及切断20万个入户水龙头等等。
根据南非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受影响人口120万;2018年则暴增至300万;2019年预估全国50%人口,停水重灾区多数集中在用水大户(工企)和贫民窟内。为什么是贫民窟?因为南非过去20年中人口增长的30%,几乎全部集中在贫民窟里。
作为非洲不太缺水的国家,南非上个世纪就不断兴建水库,但90年代后少有水利工程出现,如今全国200多座大型水库几乎全是布尔人时期修建的。往年也有过旱季,但持续4年则是百年来第一次。危机爆发后,上至80高龄、下至4岁幼儿几乎全民出动找水。
开普敦大约四分之一人口居住在贫民窟,他们的唯一水源就是公共水龙头,进入“零日”后供水从24小时不间断减至12小时,再减至8小时、4小时,如今每天供水时间不足3个小时。所以,现在南非最常见的不是水果摊贩、而是大排长队拎着水桶来取水的南非黑人。
进入“零日”,南非六大水库以每周平均水位下降1米的速度在急速“萎缩”中,从事危机应急服务40年的格雷格·皮莱说:“水供应系统崩溃,全市75%家庭断水,四大风险(缺水、物价、卫生和消防)已被确认。” 图中消防员面对山火却无水可用,只能呆望的背影引起关注。
更悲哀的是住在市区的南非人,已连续半年面临打开水龙头却没有水的尴尬。开普敦200个配水点以人口分布设置,这么一来人口集中的贫民窟反倒方便,市区则驱车20公里都未必能取到水。哪怕如此,部分城市水价连物价已经5连涨直至翻倍,目前一吨水约3.5元人民币。
在目前数据中,全球唯一能跟南非“匹敌”的国家是阿富汗,全国只有48%的人口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但阿富汗的水资源并没有外界形容的那么少,完全是因为战乱而导致供水基础设施被破坏。其后是印度,400多座火电站因水危机被迫关闭3座,降产150多座。
令人意外的是美国也在榜上出现,2015年全美第一个实施《干旱计划》的亚利桑那州,由于科罗拉多河水位降低60%而分批支付了6亿美元,用来钻探新的高容量水井,也就是用地下水取代河水供应的意思,但效果并不理想。
供应三大州的米德湖和鲍威尔湖水位也分别降低了57%和40%,是过去12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直接导致加州、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被迫放弃水电站产能,转而从胡佛水坝引水暂缓饮水压力。曾为保护水源流失而集思广益的美国人,最终选择大范围使用“防晒球”来降低蒸发,也算是被逼走投无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