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中国气派是什么气派?

2019-08-27   艺术929

众所周知,作画贵有个人独创精神,但独创必需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犹如从不能走路到能走路需要有扶扶拐棍一个过程,会走路,拐棍就转化为包袱,那时就必须丢开拐棍。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成为传统的必然是旧的。旧和新是辩证的。创新必须推陈,推了陈就出了新。如果手中无陈,便没有资格说推陈,也没有新可出。先接受传统创新是辩证的统一。



继承传统,在学习阶段的第一步不可缺少临摹。如果只看看古画,读读古人画论,传到你眼中,还不能成为画家,一定要传到你手上来,才允许你是一个画家。怎么能传到手上来?非通过临摹实践不行。对临摹十分严格,但临摹是学习不是创作,今天钻进去,明天还要跳出来,不钻进出,永远在门外,谈不到跳出来。借古人摆一个渡,渡过了河,就可丢了这只渡船。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应该有所选择,拜最好的古人做老师,先以一个人上手,在旁通博览,多多临摹几家,唐以前不必谈,可从宋元人中去寻师访友。我初学山水,那时见识不广,没有一开始学宋元,仅从明·沈石田学起,当初一般老先生讲,沈石田沉着简练,没有习气,易于初学。山水画,关仝、董源、李成、范宽、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石涛、石谿以及四王都可临摹。一般人不赞成四王。平心而论,四王在笔墨方面还是好的,但是只有形式,抽去了现实性,并且因袭到底,当然不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行的,我对石谿、石涛摸过一段时间,但不赞成初学者开头就学习他两人。



临摹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必先把古拿到手里,才有权谈到用。青年人想要自成一家,独创一格,应该有这雄心大志,但不要性急,先把根底培植得深固一些,自然会欣欣向荣。大家对齐白石画的大刀阔斧、雄伟奔放很感兴趣。要知道他在古人队伍里翻过不少筋斗,他甘愿在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门下“饿而不去”,他效法郑板桥甘为青藤“走狗”——当然不是永远做古人“走狗”的意思。



非但要跟古人学,还要跟民间艺人学。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汉画砖、汉画石刻,汉魏造像,以及民间剪纸木刻,这许多瑰丽古朴、生动简练的作品,都是上上的“营养品”,能够多多吸收,保证你会“健康”的。


对范本,一点一画,都不能轻易放过。眼看手追心得,边临边想,细细揣摩:古人为什么这么画。不要贪多不嚼不碎,守牢一张范本,耐心地临上它十遍八遍或几十遍,万不能临一遍丢一张范本。如在业余搞画,挤不出这许多时间,可择一角、一部分、一石、一树、一花、一叶、一个人面、一个衣袖反复临摹,要沉住气,初学或许会不耐烦,这是必然关口,当你尝到了滋味,自然会欲罢不能。不要“一曝十寒”,宁可少些,但要精些,万不可油滑,要有长远打算,有信心,不求立刻见效。不过经过一个阶段再求提高又会觉得苦闷,那时要咬紧牙关冲过去,或换一个方式试试;或干脆暂停,隔开一个时间在临。范本最好是真迹,今天条件有限,比我幼年时只有石印画册及后始有模糊的玻璃版画册要幸运得多。



学习古人,一开头必先拣好的临摹,万里长征,第一步就要踏正方向,如果走了歪路,退回来再走,非但浪费精力和时间,恐怕先入为主,习惯成自然,功力越深,越退不回来。所以“慎始”两字,是传统的学习好经验。画得好坏,最后评价,不取决于功力的深不深,要取决于路子走得对不对,当然功力也是必要的。



对业务,不单是一开头要强调学习,而且要始终不懈的学习——学到老。很多老画家,老停留在一点上,不能再进,这叫做“结壳”,好像一条蚕,最初辛勤吐丝,久而久之,却又作茧自缚,封闭在茧壳里,画家的艺术生命也就寿终在“壳子”里,所以又要学蛾子从茧里面钻出来,并且一经钻出来就变了。已不在是蚕,而是添了双翅膀的蛾。画家就应该这样不断地钻出“壳子”,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地变,不陷入经验主义,才能永远保持艺术生命。我们看石涛的画,一生是多变的,有粗,有细,有湿笔,有枯笔,多变化不等于不要个人独特风格,石涛的画,尽管面目多变,石涛终是石涛。初学者还是要先学习蚕的辛勤吐丝,且不要怕“结壳”。



我们必须透过时代面貌、具体的现象,进一步抓住时代的精神本质。否则,停留于现象的罗列,用一辆拖拉机、一座水库或者几条高压线来说明时代性,便觉得庸俗肤浅。拖拉机、水库、高压线是新事物,是需要画,问题是如何画。譬如,画一幅《陕北江南图》,在面貌上把陕北画成江南并不难,画出原来贫瘠的陕北为什么能够变成今天富庶的江南就比较难了。其中必有道理,这个道理即是时代精神的典型例子,作画应该在这个道理中找点子。我们深入生活还要开动脑筋,并且对新时代具有高度的热情,才能钻得进,透得过,不停留于现象的刻画;否则,只能把拖拉机、水库、高压线当做“万金油”。



反映现实的山水画中尽可以不画一个人,但山水终是人的世界,不能与人无关。从古到今,社会制度改变,山水面目也随之改变,反映现实的山水画也不得不改变。

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凡是成为一个风格,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之力,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共同喜爱的积累,千百年来无数画家根据人民的喜爱,辛勤劳动积累而汇成这个风格。所以要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国气派是什么气派?是伟大的气派。如果反映伟大的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里,没有伟大的气派,是不相称的。作品中要有伟大气派,首先作者自己要有伟大的胸襟、伟大的抱负、伟大的思想。什么思想最伟大?除掉无产阶级思想还有别的思想吗?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作为绘画创作和评论的法则,中国画学理论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其中以骨法用笔、应物象形为绘画造型的主要技巧。应物象形又和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构成艺术表现三个基本技巧。最后传移模写是复制工作,但可作为继承传统属于学习方面而言。其中唯有第一项“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一项,是总的艺术效果,艺术的最高境界。“气韵”二字过去解释分歧,不易明确,今天通过马列主义方法的整理,一般应指精神方面而言。谢赫六法是继承顾恺之传神论而来的,最初也是对人物创作和评论而提出的。对人物画谈“气韵”应该是指神情风貌,亦即是人物的内在本质,在画面上“生动”地表现出来,后来已经作为人物山水花鸟一般创作和评论标准。这基本上是符合现实主义法则的,国画一直沿着这个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着,而成为我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

转自:中国画家杂志社,致谢。

【 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原创,《艺术929》所推分享内容和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将及时改正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