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初听这句话,可能你会觉得没有什么,这不就是一位母亲的日常对话吗?
可这句话的背后所隐藏的育儿方式,却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要遇到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总喜欢和孩子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他应该好好听话才对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打击。
有一次在大街上逛街,看到一对母女正在一家布娃娃的店门前看着,只见她家的女儿正聚精会神地透过橱窗看着里面的布娃娃,她的母亲则一手拿着手机正在发消息,全然没有理会女儿此时在做什么。
“看够了没有?看够了咱们就走了”。走过去的时候,听到她的母亲开口说话了。可她的女儿并不想走,“妈妈,妈妈,我想买一个布娃娃可以吗?就买小的那个。”“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不买,今天已经很晚了,听话我们早点回去。”
“妈妈,我不要,你就给我买一个嘛,好不好?”她女儿继续在说着,这时她的母亲有点恼火了,“你能不能听话一点?你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把你卖给这家布娃娃店的老板好不好,你给他做女儿算了。”
一听到母亲这样说,她女儿就不敢再说话了,乖乖地跟着她的母亲回去。
可能在这位母亲的眼里,这一次她做得很成功,因为她“成功”地制止了她女儿的“无理取闹”。可实际呢?实际就是她在用爱绑架自己的孩子,深深的刺痛了孩子的心。
父母用爱“绑架”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第一:孩子会成为圣母型人格
圣母型人格指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像烂好人一样,什么事情都是为别人着想,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的感受。
就算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很大,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就是为了满足他人从而让自己伤痕累累。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很多时候是没办法去反抗自己的父母,也不懂得反抗。
他们会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所以为了不伤父母的心,有些孩子就会不断地满足父母的要求,听父母的话。
第二:孩子会有很深的愧疚感
作家刘娜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家长们总喜欢站在道德的高点,和孩子说我这都是为你好,然后让孩子在愧疚中生活着。
父母总是说着自己是爱孩子的,希望孩子听话,会让孩子觉得如果这件事他没有听父母说的话去做,就是在伤害着深爱着他的父母。
于是,每一次的“不听话”,都会让孩子心生愧疚,内心感到痛苦和煎熬。
第三: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个人意识,对于父母爱的绑架,有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就像是被困住的金丝鸟,既而激起他们的反抗的心理。
父母要立刻停止自己的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样其实是在害孩子,那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少说多做,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要记住,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有很多,不是一定要每次都用爱来绑架孩子。
不是一定要用嘴说,才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有多爱他,你只要去做,做了孩子自然会明白。
父母都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成为孩子的榜样。每个人,都会打心里尊敬自己的榜样,会不自觉的想要学习他身上的优点。
当父母成为了孩子心目中的榜样时,孩子就会更加尊敬自己的父母,愿意听他的话。
第二:更多的放权,让孩子逐步独立起来
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物品,是没有权力去控制他的一生。孩子是人,是具有生命力的。
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开始逐渐的放权,让孩子独立起来,最后能够独自面对这个社会。
第三:既要肯定孩子,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
对于教育孩子,父母要奖罚分明,应该肯定孩子的时候,就要毫不吝啬的肯定他。需要批评孩子的时候,就要狠下心来,让孩子明白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请各位家长,不要再整天把“爱孩子”挂在嘴边了,这样不是真的爱孩子,反而是在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