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之美丨刘思光:小煎饼摊出致富路

2020-04-29     海报新闻客户端

随着人们向往绿色、追求健康,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一些纯手工、有特色的老手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辛庄村村民刘思光的纯手工石磨煎饼房,金黄色的煎饼散发着扑鼻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屋里等着不少前来买煎饼的客人,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他们在等着要煎饼。“这里的煎饼名不虚传,5元一斤,虽然比普通的煎饼贵些,但是特别好吃,吃了这回想着下回,上次买了几斤,全家人都没吃够,这次来走亲戚顺便再捎些。这回我多买些也让亲戚朋友尝尝这石磨煎饼的老味道。”“是啊,五一节快到了,俺也想多要些让亲戚朋友也尝尝这石磨煎饼的老味道。”正在等着买煎饼的两位来自外地的女士笑着说。

今年54岁的刘思光,13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学摊煎饼,到现在已有40多个年头。“俺采用传统石磨手工做法,首先将配制好的小米、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粮用旱石磨脱去皮,然后将筛好的糁子在摊煎饼的头一天用水浸泡12到14个小时,再用水石磨磨成糊状进行摊制,全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纯绿色手工食品。”刘思光说,用石磨糊摊制的煎饼比不上机械制作的面粉煎饼圆滑好看,但吃起来口感和味道非同一般。

“做传统石磨糊煎饼是个辛苦活,每天三、四点钟就得起来磨糊、摊制,大部分人吃不了这个苦,年轻人更不愿意干,但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不管挣钱多少,俺都要坚持做下去,把它做大做强,做出个样来。”刘思光的爱人桑玉成一边忙活着一边说,现在我们每天能摊制煎饼80多斤,每斤5元,一天能挣400多元,产品供不应求。

“下一步,俺想给我们的传统石磨煎饼注册为‘大运河无谷香煎饼’商标,然后申请非遗文化品牌,组建传统石磨煎饼加工合作社,吸收村里的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建设标准化的加工生产车间,统一品牌,统一加工制作,统一销售,通过网络等渠道,把我们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向高端市场,让更多的村民和贫困户靠加工传统石磨煎饼增收致富。”对未来,刘思光充满了希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梁旭日 杨鹏 通讯员 陈清林杨家旺 报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mrbwnEBfwtFQPkdUA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