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婆媳矛盾,成为一个“死结”

2019-08-08   橙子不语

作者:池鱼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01

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曾解开婆媳矛盾这个结,那么有一方老了的时候,将会彻底变成一团乱麻。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想解也解不开了。

多年的恩恩怨怨,再通过时间的发酵,再小的结,到最后都能成为一个死结,不想解,也不能解。

我认识一个阿姨,她和自己的婆婆最后就到了这个地步。

这个阿姨平时的话不多,唯有在说起自己婆婆的时候,才能够滔滔不绝,思维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多年以前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看起来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但是她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

年轻的时候,在她婆婆眼里,那些普普通通用来为自己树威的事,后来都成了她记忆里不可忘却的一部分,是她嘴里说的苦日子。

她的婆婆,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儿媳应该要听婆婆的话,要尊重婆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应该询问一下自己。

毕竟作为过来人,过的桥比有些人走的路要多。但是她偏偏就是有些看不惯婆婆端着架子的样子,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管一下,教训她一番。

她说,都已经分家了,婆婆管好自己家的事便可,何必再多此一举,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那个时候她和婆婆的关系,虽然不说势如水火,但也绝对不好,属于彼此看不顺眼,走路见了都会躲的那种,不想说话。

尤其是后来,婆婆的小儿子也娶了妻子,和婆婆并没有分家,住在一起之后,更是和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她,心里也比较不平。

因为婆婆对这个小儿媳很好,那个时候小儿媳刚刚嫁过来,婆婆让她过来帮忙做事,她说你家里不是娶进来一个吗?她怎么不帮你?

婆婆道:“人家家里就这一个女儿,从小养得娇,哪是做这些粗活的命?”

她把这话理解为:所以,自己家里三姊妹,就是活该的劳碌命?

02

其实,很多的婆媳关系,都是源于一句话:祸从口出。

原本只是小事上想争论个输赢,嘴里都不饶人,重话说得越多,后来也就越是收不回来,越演越烈,最后甚至会发展到行动上去。

原本,她和婆婆就是嘴上不和。她的婆婆是那种不怎么会说话的人,不考虑人感受,想到什么说什么,而她心眼细,容不得沙子。

所以,一开始嫁过去没几天,就和婆婆闹了小矛盾,但最初不过嘀咕两句而已,没有闹得很大。

只是后来的事,一件件一桩桩,伤人的话越说越多,两人的关系开始僵硬,婆婆说她没教养,她说婆婆不公平。

而婆媳最大的矛盾,是她怀孕坐月子的时候产生的。

总而言之,就是婆婆不照顾,丝毫不肯帮忙,说她这么厉害,应该不用人帮忙才是,风凉话没少说,她一一记在了心里。

她身体不好,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

毕竟还在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她的老公不在家,很多事都需要自己亲自做,不做的话不行,比如家里的猪,就必须要每天喂养才行。

而反观后来小儿媳怀孕,婆婆好生伺候,连碗水都舍不得让她端,巨大的差距让她心里不是滋味。

她说,除开小儿媳脾气比她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小儿媳的娘家条件好吧,上面三个哥哥,从小被父母和哥哥宠着长大。

所以,自嫁过来开始,婆婆就几乎没让她做过任何事,此种差距,她始终难以释怀。

03

婆婆年轻的时候,是不惧于她的,都是各说各有理,还想改变一下她的性格,说她这个脾气太倔,不行。

而她也不屑于此,反正多年以来,都是互相看不顺眼的地步。不过,她有点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喜欢吐槽婆婆,但也并不是和婆婆毫无往来。

婆婆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她还是会拿钱或者买东西去看,平时自己不去,倘若老公长时间也没去的话,还会催他去看看。

她的心应该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其实人比较善良,但是另外一方面却也因为当年的那些事,心里始终忿忿不平。

而她每次去婆婆家,依旧会被婆婆说话气到,然后气冲冲地回来吐槽,说她的婆婆说了什么不讲道理的话。

但是渐渐地,婆婆对她的心,却不似以前那般敌视了,甚至多了一些依赖。她第一次发现这件事,是婆婆有次住院。

婆婆和小儿媳一直没分家,住一起的。有次婆婆突然晕倒,送去医院后,她也第一时间去看了,费用也是商量好两家平分。

住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吧,医生说可以出院了,但是她的婆婆不愿意,非说自己有点咳嗽,不舒服,还要住一段时间。

小儿媳见此,说了一句风凉话:“你自己出钱吗?那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走了吧,都老了,还这么怕死。”

她的婆婆说,小儿媳从来没有这样和自己说过话,竟然哭了起来。她刚好去送饭,婆婆看到她去了,就像找到了依靠一般,拉着她说了起来,还不让她走。

后来,婆婆想来她家看看,她拒绝了,说自己和婆婆处不来,住一起肯定得天天吵架。事情陷入了僵局,后来她的婆婆说:“你送我去养老院吧。”

她听完,肯定更不愿意:“你有退休工资吗?那里可不便宜的。”

04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也会考虑得到和回报。

她说,凭什么婆婆年轻的时候为小儿子儿媳撑起了一个家,给他们带大了两个孩子,老了以后不那么受人喜欢了,就想到她了。

而且,送去养老院这笔费用,于她的家庭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她送不起,就算一家出一半也很困难。

所以,她不同意婆婆这个提议,说她就在小儿媳家比较好,甚至她可以每年给弟媳家拿点钱,当做养老费,但不能太多。

她善良的本性,让她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她说不然良心不安,婆婆也这么大年纪,80多岁了,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走了。

但是想起以前那些事,她也心里委屈,时常感慨自己命苦,面对婆婆的时候,还是不能好好说话。

有一次,这个阿姨和我妈聊天,说起了别人的一个公正的婆婆,她听完道:“要是我婆婆年轻的时候对我这样,我现在肯定好好孝顺她。”

只是这个假设不成立。

婆媳之间,本就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以德才能报德,多数人都还是能够做到这点的,这是一个人基本的良心。

但是,如果婆媳矛盾已经成为死结,到最后才想来结,恐怕也是为时已晚。

希望每个婆婆,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说把婆媳之间处得亲如母女,多数时候也不可能,但是起码的尊重和关心得有,因为以后你也是需要尊重和关心的。

如此,以后的日子里,彼此都能顺意和甘愿一些。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