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华起义的序曲——风起云涌宣化观

2019-09-27   新渭南

渭华起义的序曲——风起云涌宣化观

讲述人:王晓飞

亲爱的朋友们,新中国成立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怎能忘记,那些已然过往的峥嵘岁月。




在渭南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有一个叫“宣化观”的红色遗址,曾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1985年11月20日,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渭华起义就发生在临渭的土地上,渭南城区的宣化观,“宣化事件”就是渭华起义的序曲,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这里的血风腥雨的故事。



大革命失败以后,宣化事件爆发,当时的陕西党组织遭受空前的损失,根据斗争的形势,陕西党组织决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对抗反革命武装。1927年6月10日和19日,国民党分别召开“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反共和反革命的白色恐怖阴云笼罩,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背叛国民革命,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渭南是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地方之一,也是全省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方,“清党”保存了当地组织。渭南、华县和五一县共有8个区委、54个支部、529名党员,1928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渭南、华县、五一、华阴、临潼五县为陕东暴动区,积极策划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渭南一带农民革命斗争不断深入,革命武装不断发展,1928年2月渭南爆发了“宣化事件”。渭南县的槐衙村南有座“宣化观”,观里最早设有一个宣化初小,后来改为“乐育高小”,是从县城西关的马神庙迁来,暂时在宣化观内上课。1928年春季学校开学后,乐育高小的学生纷纷转入宣化高小就学,乐育高小面临关闭停办。2月28日,当地豪绅和学校反动教员刘铭初、薛明璋、王武群、田宝丰等带领一伙暴徒,冲进学校捣毁了宣化高小,将学校的教师学生全部赶出校门,并打伤数人。当天晚上渭南县党委团委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对策,决定组织农民、学生驱逐强占宣化高小的反动分子。2月29日清晨,四五百农民与多数学生包围了宣化观,反动分子竟然竟然强烈对抗,袭击群众,引起了公愤,被激怒的群众将刘铭初、薛明璋当场打死,打伤王武群、田宝丰,这就是被叫做二二九的“宣化事件”真实情况。




“宣化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群众,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宋哲元把“二二九”称作“实属反革命之行动。”严肃命令渭南、故市两地发生学潮的学校暂停,“严惩共产分子”。随之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出“整顿学风”的电令,宣布渭河南北的学校一律停办,实行改组:“校长不良者撤换之,教员不良者更易之,学生不服从师长者以共产党论罪”。

反动派宣化革命行动的疯狂镇压,并没有吓倒渭南的共产党人,反而进一步激发了渭华地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共渭南县委在“二二九”之后积极策划全县暴动,并在3月10日前处决两名恶绅,抄没了五家豪绅的财产,陕西省委向各地印发了“二二九”革命行动的宣言,要求发动群众与反动派开展斗争,建立农民武装,成立苏维埃政权,来响应宣化观的斗争。这时许权中寄身李虎臣,1928,李虎臣与冯玉祥激战于潼关南五六里的北山,唐澍刘志丹与许权中先后撤出战斗开赴华县瓜坡镇宣布起义,举起革命军红旗,摘掉了国民党军队的帽徽,初步整编部队,在高塘镇召开大会,宣布“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公开枪决了三名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工农革命军以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卢少亭任政治部主任,王泰吉任参谋长,吴浩然任军党委书记,许权中任军事顾问,杨晓初任财经委员。下辖四个大队及赤卫队、骑兵分队。赵雅生、武培谋、谢子长、雷天祥分别任大队长,李大德任赤卫队队长,许权中任骑兵队队长。



工农革命军成立同农民运动结合,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北至豫陕大道南至秦岭北麓沿山,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武装区域。区域内反动基层政权被摧垮,红色苏维埃基层政权普遍建立,渭南、华县和五一县共建立50多个区乡村苏维埃,大部分村有赤卫队并拥有枪支。冯玉祥潼关取胜巩固西安城防后集结三个师对其以中心区进行围剿,李虎臣集结反动民团也向工农革命军猛扑,起义部队被打散,起义失败。



渭华起义它是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它是在革命最低潮、斗争最艰难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党组织经受住了考验,锻炼和培养了干部,为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和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一座巍巍的丰碑。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新中国成立已经70年了,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永放光芒!让我们永远记住发生在这里的血雨腥风,也让我们深刻铭记风起云涌的宣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