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着我最深惦念的是一直在这里的你

2019-10-03     留住最美瞬间

红红的太阳挂在静静的山冈

照着我们走啊走马帮

弯弯的月亮挂在古道山上

照着山寨盼阿哥回家乡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落到地上,热气从马鼻子里喷出,驮着茶叶、药材、粮食的马匹,为了家庭和木府而要远行的马帮男人们早早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



“阿妈说了,把我的头发拴在你的马鞭上,这样,你就能平安回来;阿妈说了,等我这次回来,就让我娶你过门儿;阿妈说了,只要系上了我的结,这辈子我就是你的人了......”



驼铃伴着“叮嗒,叮嗒”的马蹄声远去,五花石板上,阿爹、阿哥挥手告别的身影渐渐消失。


那时候,除了一来一回的马帮外,纹理分明的石板路上总是很热闹,熙熙攘攘赶街的人们,背竹篓的阿妈,赶商货的小贩还有挑水的老农,来来回回,从石板的这头再到那头。



倚坐在路边的阿婆是坝子里最和善的人,眉眼带笑,看着石板路上来来回回的人们,盼着数月甚至逾年不归的丈夫和儿子回家。青色的瓦,青色的檐还有青色的路,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古镇建起的第一天,五花石板就默默与古城为伴,人踩马踏,也藏着最深的惦念。


“踢踏,踢踏,踢踏”石板上传来马蹄踏落的声音,“阿妈,阿妈,阿妈,我和阿爸回来勒!我们回来了!都回来了!”

月亮姆姆 刀花公公

瓜子四则久久

的则阿依呗呗



晚上九点半,三轮车后座,从北门到万子桥要25分钟,因为游人太多,爸妈嘴里常说的是“让一让,让一让”,各地方言和各国语言在古城一条条石板路上交混,但直到今天,小时候妈妈教我的纳西童谣《月亮姆》,依旧是我每次走在石板路上都会轻哼的歌。那时候,印象中的石板路上已经多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览者,熙来攘往。


在石板路上,牵着妈妈的手进幼儿园到拖着行李去读大学,放学后和小伙伴跳皮筋到高三拿着一模成绩沮丧回家,那时候,而立的哥哥抱着嫂子成了婚,石板路它不会讲话,但它却一直记录和诉说着丽江人的点点滴滴。“爸爸,爸爸,吃饭啦!”“作业有没有写完了?先来吃饭先来吃饭!”“哥哥找的这个姐姐好漂亮呀!我以后结婚那天也要那么漂亮。”



丽江,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美丽的家乡。石板路,陪伴着每一个丽江人。从懵懂无知,到青春年少,从新婚燕尔,到儿孙成群。赶马人的声声马铃沉进了时间的长河中,各国语音充斥在石板路上方,石板路记得,记得曾经走过的每一匹马儿,也记得现在穿着新潮服饰的各地旅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iH4jW0BMH2_cNUg7m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