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一被清华姚班提前录取,高三拒谷歌,创造出计算机界“传奇”

2019-07-14   龚老师说教育

1

他1995年出生,叫陈立杰,多次创造计算机界的“传奇”。

2016年,陈立杰获得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早在答辩开始前,他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他曾是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OI)界的传奇人物,

是资深的游戏玩家,是本身极具天赋

2010年8月获得了全国在线赛的第二名,

2011年5月获得了亚太地区的金牌。他刚上高一,自学信息学和编程,就获得了金牌,所以清华姚班提前将他录取(清华姚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2013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第一名

多次在ACM-ICPC竞赛获得区域赛冠军和中国区总决赛冠军,

并在2014年代表清华大学参加世界总决赛并获得第11名,

2017年获得第6名;大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领域会议AAAI、AAMAS、COLT和CCC上发表多篇论文。

在MIT访学期间,他解决了著名量子信息学者John Watrous在2002年提出的“Open Problem”。

2

他小时候成绩很一般,小学和初一、初二的时候还是一个重度网瘾少年。小学玩魔兽世界,自己就能制作里面的地图。

从小他是个贪玩的孩子,小学成绩一般,唯独数学科目还不错。陈立杰就把高智商展现在游戏中,没有用在学习上。

初中的时候陈立杰幡然醒悟,觉得总是玩游戏没有出路,就开始自学编程。

初三报名参加信息学竞赛,名次却非常低,自己的学习成绩又很差,他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但他没有放弃,把自己埋在编程的世界里,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学编程和信息学上,做大量的OI和ACM的题目。

他的兴趣激发了他的潜能,从前那个网瘾少年也不再玩游戏,而是认真学习。

15岁的陈立杰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把时间精力放在编程和信息学,参加了很多场信息学竞赛。

高三的时候谷歌邀请他去实习,但他拒绝了,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而不是参加工作。

3

进入清华,看到无数优秀的学霸,陈立杰也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不过他听到一位教授的博弈论课程,转变了观念,决定走科研道路,他想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

有了目标方向,他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大二就修完计算机课程,还选修一门难度特别大的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课程,最后成绩拿到满分。

大三出席了一个顶级会议,做了口头报告,展示了其理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才华。之后还去麻省理工交换学习,成绩很好,获得了教授的喜爱和表彰。

虽然还没有本科毕业,但陈立杰参加了很多国际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还获得了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6年他还获得了清华特等奖学金,可见其优秀程度。

2017年本科毕业后,陈立杰到麻省理工读博,导师是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天才级人物。他在理论计算机领域不断研究,取得了很多成就

“我想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这句话他从中学说到了现在。祝愿他最终能够“成为黄金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我是“龚老师说教育”,专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欢迎关注!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