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上映。
星光璀璨的全明星阵容,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操作,一上映,就收获了超高关注度。
最终,影片更是取得了3.93亿元的傲人成绩。
本周,由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姊妹篇"《决胜时刻》上映。
同样是激动人心的建国时刻,同样是星光璀璨的全明星阵容,同样是商业化主旋律大片,不同的是,后者有了更为完整、集中的故事,有了更为细腻、感人的人物。
就连激动人心的建国庆典也实现了大升级,直接采用了经4K复原的珍贵历史录像。
《决胜时刻》
从韩三平、黄建新的"红色三部曲",到林超贤的"行动三部曲",再到前不久上映的《古田军号》、《烈火英雄》。
越来越多的"另类"主旋律电影进入公众视野,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惊喜与感动。
这次,《决胜时刻》将镜头对准了光明前的阴暗,对准了伟大人物的柔弱面,对准了小人物的喜与悲,重现了一段鲜活、生动的历史。
1949年,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乘坐火车,进入北平。
人民群众欢欣鼓舞,人民子弟兵面带笑颜,五大书记也在火车上回顾往昔峥嵘,讲着自己与北平的那些往事。
目之所及,所有人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胜利触手可得。
火车熄火时,喜悦却消失了。
五大书记改变行程,提前一站在清华园下车,迎接他们的也不是欢庆胜利的群众,而是公安部部长亲自指挥的荷枪实弹的保卫团。
原来,决胜时刻来临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严峻的考验。
北平城内,数千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反动派特务;谈判桌上,"和平将军"张自忠带领的"国民政府"和谈团;长江以南,固守天堑的李宗仁部队;江水之上,还有虎视眈眈的英美军舰。
前路困难重重,但一切都不能阻挡前进的力量。
谈判桌上,周总理以和平为重,据理力争,与反对派展开了激烈的政治谈判;军事舞台上,朱老总领导百万解放军厉兵秣马,做好渡江准备;政治舞台上,主席安抚群众,筹备政治协商会议,抵抗外来列强。
北平城内,警察陈有富、播音员孟凡予,甚至朝阳大妈也加入了抵抗反动派的斗争。
人民群众众志成城,一切反动派都成了纸老虎,转瞬间便烟消云散,胜利终于来到。
对于创作者而言,重大历史事件的改编再创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观众对这些事件早已耳熟能详,可以开发的余地并不大;题材限制,又让创作者必须遵守更为严格的创作纪律,必须复述一些必要的内容。
如此多的限制之下,此类影片的故事性往往很低,叙事逻辑也宛如散沙。
不同于前作中,用一闪而过的明星点亮荧幕,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决胜时刻》中,黄建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田二桥,一个不合格的贴身警卫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陪着李讷抓麻雀,好不容易遇到特务,还被他放走了。
被领导批评,只会抱头痛哭,就连一个噩梦也会让他哭的撕心裂肺。
但就是"一无是处"的他,却在渡江战役中奋勇杀敌,成了战场上的英雄。
还有影片中唯一的感情线:黄景瑜饰演的警察陈有富与王丽坤饰演的播音员孟凡予之间的爱情。
加班至深夜,孟凡予走出单位,看到了陈有富的车,却没等到他的人。
爱情该有的套路在两人间消失了,若不是热心的主席替有富写情书,爱情恐怕早就走到了尽头。
但是,当孟凡予紧张时,有富一个眼神便能让她心安,找回自己。
正面人物有血有肉,反面人物的塑造上,导演也是耗费了不少笔墨。
为了任务,军统特工戴鹏程只得离开家人,独自潜藏北京,领导视察,他提的请求是照顾自己的妻女;任务失败,自杀前的遗书,说的还是自己的妻女。
他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顾家的好父亲,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军人。
还有被无数谍战剧当做终极反派的毛人凤,也在《决胜时刻》中善念发作,在危急关头救下了宋庆龄先生。
还有一闪而过的李宗仁、白崇禧、特工某甲、特工某乙都有着鲜明的的性格。
混乱的时代里,小人物无法左右时局,甚至无法左右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喜与悲却悄悄积攒着力量,直到这个力量足以影响这个时代。
果敢、坚毅、睿智
关键时刻,带领民族转危为安;胜利时刻,气定神闲,不骄不躁;失败时刻,痛定思痛,重新启航。
很长时间,说起伟人,我们能用的形容词,能用来描述的时刻并不多。
但,历史评价之下的他却是一个有着独特爱好,有着个人家庭,有着笑与泪的普通人。
开心时,他会挥斥方遒,一览众山小,尽享祖国的山河美景;"八卦"附身时,他也还会关心下属的爱情,为他撰写情书。
悲伤时,他也会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最喜欢的警卫员在战胜中牺牲,他潸然泪下,痛哭难止;老战友任弼时生病,听着小提琴曲,他回忆往日友情,伤心不已。
战场上,他们是常胜将军;政坛上,他们创造了新时代。
但生活上,他们也会脆弱,也会敏感,也会生老病死,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喜悦、流泪。
战争结束,他们登上天安门城墙,镜头扫过,他们开心、愉悦,与城楼之下30余万的欢庆群众一样,与四万万五千万民众一样。
一起庆祝这决胜时刻。
码字民工:小配角
免费编辑: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