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卫辉慢生活,美好人生从慢生活开始
读好文 || 交益友 || 品佳日
甘良顺
岁月,会走远,但童年的回忆不会模糊,童年看电影的味道甜甜的、美美的,浸透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候,下午放了学一走出校门口,看到大街上扯着白色的电影幕,那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回到家把书包往家里一撂,晚饭也顾不得吃就跑出来了,在电影幕下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闹着疯着,一直到电影开始才可以静下来。
那时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所以对电影真的是情有独钟,隔一段时间就盼着能看一场电影。汲县(卫辉市)顿坊店公社有两个放映员,一个是小徐,另一个叫老王,每次来村里放电影总是能看到他俩的身影,他们特别负责任。因为喜欢看电影,所以自然而然地也特别喜欢两个放映员,看见他们打心眼里感觉特亲切。
村大队部就在学校前边的这条街上,所以在这条街上演电影的次数最多,后来也曾在大街口和南边打麦场里演过多次。那个时候看电影的群众特别多,荧幕下黑压压的都是观众,还有邻村的人呢!电影一开始一般都是先放映新闻纪录片,然后才开始放映正片。有时正看在兴头上,不是发动机坏了,就是片子断了,人群立刻骚动起来,一片哗然,人们抱怨,急不可耐。那个时候人们夏天看电影,人拥挤得都喘不过气,但是却忘了热;冬天忘了冷,脚冻疼、冻麻了却也浑然不知。孩子们很喜欢打仗的片子,诸如《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奇袭》等。看打仗片的时候,如果看到老百姓被敌人凌辱,或者我们的人被敌人围困,正在危急时刻解放军战士吹着冲锋号打过来了,银幕下面的孩子们情绪振奋,都站起来挥着拳头“嗷嗷”地喊叫,感觉自己就在战场上!那时,许多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台词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看了《地道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挖地三尺,也要把他们给我挖出来!”“高,实在是高!”等经典台词第二天便成为我们小伙伴们的口头禅;小伙伴们还聚在一起模仿着电影里的情节学表演呢;我们还看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里面勇敢保护集体财产的龙梅、玉荣姐妹俩记得特清楚哦;朝鲜影片《卖花姑娘》这部电影看哭了好多人呢!我的印象里演的最多的应该是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放映的次数多了,里面的戏词都会唱了。
听说邻村演电影了也会过去看。吃过晚饭三五成群,路上边说边笑,打打闹闹的,好不开心。在邻村看大半夜电影是常有的事,那次去邻村水屯村看电影听说是禁演了好多年的《朝阳沟》,可是去了之后一直等了好久都没有开演,后来才知道说是倒片呢,别的村子演完了才可以拿过来放映。那次等了大半夜才看到了电影。
有一次晚上去邻村西南庄看电影,哥哥们嫌我小对我不放心,不愿意带我,就把我往回撵,我很不乐意,他们往前跑,我不甘心就在后面追。还真有一次,在后庄村看电影我睡着了,等我醒来后看电影人的都散去了,带我去的人也没影了,我好害怕,可是没办法。幸好那晚有月色,自己一个人担惊受怕的一溜小跑着回来了。
去邻村看电影打架是少不了的。那次西南庄村演电影是在几间瓦房屋子里,里面拥挤不动的人。我们甘庄村去看电影的人不小心碰着对方了,人家不愿意,扭过头来看到是外村的人抬手就打。甘庄村的人一看自己人挨打了也聚过来动了手。西南庄村当然人多势众,肯定打不过人家,那就跑吧。对方开始追赶,追一路打一路,打得简直不可开交。等追到甘庄村北头的大岸边,来到自己地界了胆子就大了,甘庄村人开始勇猛反击,又把西南庄村的人打回去了……那个时候人人都闲得慌,生活很单调,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除了在大街上玩捉迷藏游戏,看个电影,打个架也是常事。
后来村里学校买了一台电视机,家家户户也逐渐有了电视了,人们对电影的兴趣及热情也就慢慢减退,不再有从前看电影那种快乐的感觉。即使偶尔看一次露天电影,可再也难以找回那种童年时光看电影的味道。有时候做梦都想回到儿时,重温一下那时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