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些被拆毁的地方,太可惜了!| 图集

2020-08-09     银河港事通

原标题:香港这些被拆毁的地方,太可惜了!| 图集

说起“老香港”,不少人只能想起唐楼、铁皮招牌这样的画面。但其实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香港”。

真正的“老香港”有着大批有历史韵味的近现代建筑,但不翻查资料都难以看见,因为这是香港自己拆掉的!

香港20世纪30-40年代的模样,跟上海很像。

然而随着香港70-80年代的发展,英殖时期,港英政府团灭了这批优秀历史建筑。不得不说,看到这场落在建筑身上,可见可感的历史变迁与流逝,真为香港感到可惜。

汇丰总行大厦

第一代(1866-1882)

上图左二就是第一代汇丰总行大厦。

186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决定购入该地皮。第一代汇丰总行一直运作到1882年,而后筹备第二代大厦建设。

第二代(1886-1933)

第二代总行大厦于1886年落成,于1933年拆除重建。

需要说明一下,此时,拆除重建都是正常的工作,因为即使到了1933年,全世界还远远没有形成近代建筑保护的意识。但是,再往后就不一样了。

第三代(1935-1981)

上图中间的建筑就是第三代总行。它建立的时候,旁边的楼宇都比较矮(看下图)。

这座芝加哥学派的总行大厦在1935年正式启用。

大厦内采用装饰艺术风格,设有高速升降机,大堂以欧洲大理石装潢,圆穹天花上马赛克拼图描述东西方工业与贸易往来,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也是香港首座装有空调的建筑物。

但它还是卒于1981年7月。

都已经20世纪80年代了,国际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意识。如此优秀的建筑,没逃过港英政府之手,并随之建设了第四代汇丰银行大厦。

这座承载了数十年“香港金融风水战”话题的大厦不是说不好,它也是名家设计的。但是它确实踩踏了第三代的历史。

渣打银行大厦

第一代(1885-1940s)

第二代(1945年-1970s)

下图左一是渣打银行。

第三代(1980-1987)

左一是同期的汇丰总行,左三才是渣打银行。

第四代(至今)

第三代渣打银行在1987年拆除,在原址上建起来新的大厦

海事处总部大楼

大楼建于1906年,作为海事处总部,并在1983年被拆除,就没有前者第二、三代之类的待遇了。

在香港公园图书馆找来的图(各个时期的海事处总部)

香港邮政总局

到这里,香港邮政总局已经是第三代了。

第三代香港邮政总局建成于1911年,1976年拆除的时候曾经遭到保护古建筑人士的反对。

然而在港英政府的时代,香港普通人基本很难动摇政府的政策。大楼最终仍于1976年被拆毁。

香港会

香港会1897年建成,1981年被拆除重建为香港会所大厦。

在原址上取代香港会的香港会所大厦是这样的

九龙车站

九龙车站又称尖沙咀火车站,于1916年落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阻止车站被拆毁,香港古迹学会曾于1978年2月筹集了15000个签名,直接向英国女王伊莉莎伯二世请愿,希望王室干预。

最后王室决定让拆毁工程于48小时内开始——这很难让人觉得不是故意的。

现在变成这样

有人说,建筑都这么多年了,也要换新的了。但是在建筑迷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香港人视若珍宝的城市记忆,英国人完全不在乎,只要妨碍英国人挣钱的东西,通通一律拆除。

在港英政府大规模的拆除以后,如今香港近现代历史建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已经远远无法与天津、青岛、武汉、济南、广州相比了,更不要说上海。

所以每当看到有香港年轻人挥舞英国国旗,缅怀港英时代,就让人感到可笑。

古建筑一旦拆毁,就永久消失了。再重修,那也只能是假文物,真仿古了。

请不要让曾经的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

(公众号同名:银河港事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SZi1nMBLq-Ct6CZ5OHu.html